医院订阅哦!作者:杨曦帆[内容提要]文章通过个案探讨文化语境对于民间音乐传承所具有的重要作用;民间艺人的社会角色以及他们的文化选择对于民间音乐有何种意义;民间艺人如何在文化语境中传承民间音乐以及行政政策对于民间文化的作用等。[关键词]文化;生命力;民间音乐传承本文的研究视野主要集中于文化语境对于民间音乐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同时也
文化在音乐人类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受到越来越多的
云南大理古城是一个名扬中外的旅游胜地,特别是古城中心地带的“洋人街”更是吸引了络绎不绝的游人。在~年,笔者连续6年对洋人街上的古戏台演出情况进行了观察。[3]最初在年夏天,我被洋人街古戏台上表演的白族传统民间音乐吸引。当时的古戏台以“天天有戏”为名,每日在酒吧林立的洋人街推出白族传统民间音乐歌舞,以期在被极度现代化渲染的空间中涂抹一些传统的民族文化认同色彩。在调查中我们得知,[4]自年元月起,以“天天有戏”为名,每日下午四点到五点半,在古戏台上表演白族传统民间音乐。节目内容大致包括:白族民歌对唱、霸王鞭舞、大理白族古乐、白族大本曲、白族吹吹腔等,我们得到了当时的演出安排表。
表1:年7月份“天天有戏”演出日程表
“天天有戏”在总体设计、节目安排方面受到大理当地 音乐理论家张绍奎[5]先生的指导。戏台上演的节目均为张氏精心择选的大理白族典型的、较原汁原味的传统民间音乐歌舞,也是白族音乐较为全面的反映。应该说,这种演出模式是比较典型的“学者思路”,或者说是“学院派”和“传统文化坚守者”们最可能选择的模式。
当时对人群进行的随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本地白族人、特别是年龄大一些白族人的对于这种演出模式是比较认同的。一位男性受访者说(白族、年71岁):“这些节目以前很多都只有过节时才能看到,这里的演员表演得好呢,我很喜欢看。”一位女性受访者说(白族、年54岁):“我是冲着情歌对唱来的,这个伙子唱得太好了,每次他演完我都会去问着他下次几号(日)唱,赶到时候坐车来看。”
从访谈结果来看,这样的演出模式受到了当地文化群体的欢迎。由于是由专家挑选的节目,在质量上得到保障,一些台上的演员在当地都是被人所熟知,这也是被当地人群接受的原因。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古戏台所处的洋人街并不是当地人日常生活的空间,作为旅游景点,那里更多的是外来户或者是旅游者。一位外地男性(自由职业者,年30岁)受访者说:“这些音乐很难听,比京剧还难听,简直是噪音,这种表演应该到文化园那种地方,这里是为游客服务的,你(指采访者)去问,10个游客保证10个人都会说难听。”[6]
很显然,对于外来文化者而言,这些差异性很大的传统民间音乐出现在没有文化语境的环境中是很难让人接受的。如同上文提到的,作为旅游景点的洋人街并没有为传统文化提供充沛的背景资源。相反,投资商是依照现代人所追寻的放松方式,比如古戏台隔壁的酒吧里很多时候都是高亢的、快节奏的流行、摇滚音乐。这似乎暗示了,越是在快节奏中生活的现代人更多的会选择在更快的节奏中来放松自己。因此,在某种意义上,古戏台的构思一开始似乎就是一个悖论。
我们继续了解到,古戏台的演出及演员费用由赞助商出资,这是现代社会中商业公司资助民间艺术的尝试。一年后,笔者再次来到大理时,这种由学者主导的、在旅游景点尝试的传统民间歌舞表演模式已经发生了变化,“天天有戏”项目因为无法支撑[7]而变通为“几天一戏”。我们同样得到了当时的演出日程表。注释:[1]笔者注:总体上看,学术界认为中国目前处于结构性转型时期。包括在生产方式上由传统农业国家向现代工业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社会结构方式由传统封闭型社会逐渐向开放型社会转变。[2]RuthM.Stone,TheoryforEthnomusicology,PearsonPrenticeHall,,p.7.[3]笔者注:连续6年的原因有三个:一是因为在做博士论文阶段曾于年前往白族地区(尽管白族音乐在当时并不是我博士论文中的重要部分);二是年博士毕业后参加由伍国栋教授指导的“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少数民族音乐资源的保护与开发研究》子课题《白族音乐保护与开发研究》;三是年开始在复旦大学艺术人类学与民间文学研究中心做博士后研究阶段始即自觉地把白族音乐现状作为了自己研究对象之一。[4]笔者注:南京艺术学院一位硕士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写了调查报告。即,伍国栋、贾怡:《经济搭台、文化唱戏——大理古城“洋人街”戏台“天天有戏”调查》,载《中国音乐》,年第4期。[5]笔者注:南京艺术学院一位硕士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写了调查报告。即,伍国栋、贾怡:《经济搭台、文化唱戏——大理古城“洋人街”戏台“天天有戏”调查》,载《中国音乐》,年第4期。[6]访谈引文出处同4。[7]实际上,一直存在着经费来源有限,而与民间艺人对于报酬的期望值发生矛盾的问题。未完待续作者简介杨曦帆(~),博士,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教授(南京)。作者简介文章发表于《音乐艺术》年第4期音乐艺术_of_SHCM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