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许渊冲你不知道的八件小事

中国白癜风医院排名 http://m.39.net/news/a_6314286.html

年6月17日7时40分, 翻译家许渊冲先生逝世,享年岁。那个一直出现在我们手中书封或眼前荧幕中的大师,那个拄着拐杖依然话语铿锵、性格耿直又可爱的老人,突然离我们远去了。

今天我们从回忆录里,撷取了八个关于他的故事,其中有童年印象、家庭关系、与同窗的无间友谊、追求女同学的青葱岁月、同多位文化名家的相处细节等等,不一而足。故事娓娓道来,均为亲口亲笔记述,阅读它们,或许可一窥许老的真性情和桀骜之气,乃至思虑与小小的幽默感。

谨以此文纪念和缅怀许渊冲先生,先生精神及风骨,后人终生受用不穷。

关于许渊冲的八件小事

No.1“杨戬每一变都胜过孙悟空,这从小培养了我的好胜心”

我小时候喜欢的 本连环图画书《杨戬出世》,画的是少年英雄杨戬打败哼哈二将郑伦、陈奇,后来又打败孙悟空的故事。

画片上的杨戬头戴紫金冠,身披黄金甲,手执三尖两刃刀,身边跟着一只哮天犬。孙悟空会七十二变,杨戬却能每一变都胜过他:悟空变鸟,他就变鹰;悟空变虎,他就变狮;悟空变庙,他又变神。这从小培养了我的好胜心。

甚至后来翻译文学作品时,如果作品已有前人的译文,我就要尽可能胜过前人。不能胜过,也想别出心裁,不肯落入前人的老套。

No.2“我因为瞧不起同班同学,打了一架,哭了一场”

上学前家里就说了,到学校要听老师的话,做个好学生。怎样才是好学生呢?一年级甲组老师说:要学习欧阳童生。我一问童生,他认识的字还不如我多。

他的祖母常来我家打牌,她说童生很守规矩,于是我在学校就不敢乱说乱动。但是我个子小,我不说什么,大孩子也欺负我。有个同学因为我说话声音大,说我讲他的坏话,就用他的尖指甲挠破了我的脸,都出血了。回到家里,父亲却说一定是我调皮捣乱和同学打架,打了我一顿。这是我小时候碰到的 件不公平的事。

我读二年级前,父亲因为南昌月薪打七折,不够维持一家生活,只好到外地去工作,先去了产橘子出名的南丰,后去了离南昌只有六十里的丰城。继母还带我坐轮船去过那里。县里人听说我喜欢英雄画片,就拿来了一大堆给我看,有身穿战袍、手提大刀的颜良,有身披铁甲、手持长枪的文丑。我很喜欢,但是要一元钱,父亲不肯花钱,我只好带着遗憾,依依不舍地离开了丰城。

许渊冲家乡江西南昌旧照

后来父亲在鄱阳湖畔、庐山脚下的星子县管理财务,派了红船来接继母和我,我只好到星子县上学去了。星子县县长周晓环是江西农专的毕业生,后来当了老师,所以我们不叫他县长,而称他周老师,称他夫人为周师母。

周老师有个儿子,名叫绪旸,和我同岁,读小学二年级;还有个女儿,名叫绪昭,比我小一两岁,读一年级。我本来应该升级,但是星子县没有三年级,我只好和绪旸同读二年级。我因为瞧不起同班同学,为了争夺香烟画片,还和同学打了一架。父亲知道后非常生气,打了我一顿,还把我的香烟画片烧了。我哭了一场。绪昭知道后也哭了,要我到她家去,买了画片给我,送我回家,路上我们还捉了萤火虫呢。这是我 个小女朋友。

我家在星子县只住了半年,就回到了南昌西南的石头街;周家也回到了南昌东北的桃花巷8号。他家托人捎信,盼望我们去。继母就带了我从西南我家去了东北他家。还没开门,就听见绪昭笑着来欢迎我们了。

但是桃花落在石头上就要枯萎,巷子里也没有夜行的萤火虫,时间和空间就这样隔离了我们。直到十年后,我升入了在昆明的西南联合大学,绪旸也考取了在昆明的同济大学,我们才重逢,并且常常同去青年会打乒乓球。不料有一天,绪旸告诉我,绪昭已去世。我就写了一首短诗,纪念这个小伙伴:

那年我才八岁,

挨了一顿痛打。

痛在我身上,

泪从她眼里流下。

夜里我们回家,

萤火出没草丛。

今夜萤光四洒,

她却长眠梦中。

No.3“成功的人考试分数不一定高,这话对我来说不错”

他(杨振宁)四岁就认字,他的母亲教了他三千多个字;而我四岁时才学会三百个字,我的母亲就去世了。他五岁读《龙文鞭影》,虽然不懂意思,却能背得滚瓜烂熟;而我只会看白话小说,背《水浒》一百零八将。只有造型艺术,他用泥做的鸡使他的父亲误以为是一段藕,而我却会画唐僧取经。可见我长于形象思维,而他的逻辑思维却远远超过了常人。

许渊冲与物理学家杨振宁是同班同学

冯友兰先生说,成功的人考试分数不一定高。这话对我来说不错,因为我虽然翻译了几十本诗词,但“翻译”课和“英诗”课考试的分数都在80分以下;而杨振宁却是分数既高,成功又大。他考入西南联大时,是两万人中的第二名。“大一英文”的期末考试两个小时,他只一个小时就交了头卷,成绩是全班 。而“物理”和“微积分”课的考试,他不是分就是99分,无怪乎他小时候就说将来要得诺贝尔奖了。这不是天才吗?

获诺贝尔奖时期的李政道(左)、杨振宁(右)

每个人应该做的事如果做得尽善尽美,那就是成功。杨振宁在初中的两个暑假里,跟清华大学历史系的高才生丁则良学上古的历史知识和《孟子》,结果他全部《孟子》都背得出来。这不是尽善尽美吗?而我的历史知识却是听乡下大伯讲《三国》,自己看《说唐》等书得来的。至于《孟子》,我只会背开头一句:“孟子见梁惠王”和“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我是学文的,他是学理的。这样一比,更看得出差距多么大了。点击→英语教学与研究加


转载请注明:http://www.besttga.com/afhhy/1880.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0029241号-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