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节气由来
白露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当太阳到达黄经一百六十五度时为白露节气。白露是秋天的第三个节气,表示孟秋时节的结束和仲秋时节的开始。露水是由于温度降低,水汽在地面或近地物体上凝结而成的水珠。所以,白露实际上是表征天气已经转凉。这时,人们就会明显地感觉到炎热的夏天已过,而凉爽的秋天已经到来了。昼夜温差可达十多度。阳气是在夏至达到顶点,物极必反,阴气也在此时兴起。到了白露,阴气逐渐加重,清晨的露水随之日益加厚,凝结成一层白白的水滴,所以就称之为白露。
节气诗词
《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凉夜有怀》
唐白居易
清风吹枕席,
白露湿衣裳。
好是相亲夜,
漏迟天气凉。
《白露》(唐·杜甫)
白露团甘子,清晨散马蹄。
圃开连石树,船渡入江溪。
凭几看鱼乐,回鞭急鸟栖。
渐知秋实美,幽径恐多蹊。
白露习俗
01收清露
我国民间在白露节气有“收清露”的习俗,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上记载:“秋露繁时,以盘收取,煎如饴,令人延年不饥。”“百花上露,令人好颜色”。意思就是白露时候清晨的露水对人体有很多的好处,鼓励大家去收集回来煮着喝。因此,收清露成为白露最特别的一种“仪式”。
02祭禹王
禹王是传说中治水英雄大禹。每年正月初八、清明、七月初七和白露时节,这里都要举行祭禹王的香会。其中又以清明、白露春秋两祭规模为 ,历时一周。
03吃龙眼
在我国福建福州有个传统习俗叫“白露必吃龙眼“。意思是,在白露这一天吃龙眼有补身体的奇效。因为龙眼本身就有益气补脾、养血安神、润肤美容等多种功效,还可以治疗贫血、失眠、神经衰弱等多种疾病。但是小朋友们吃龙眼一定要注意安全哦,可以请爸爸妈妈把果核剔除后再慢慢吃。
04吃番薯
在民间认为白露吃番薯可使饭后不会发胃酸,所以大家在白露节会吃一点番薯。
05白露茶
民间有“春茶苦,夏茶涩,要喝茶,秋白露”的说法,此时的茶树经过夏季的酷热,白露前后正是它生长的极好时期。到了白露节气,秋意渐浓。
06白露米酒
资兴兴宁、三都、蓼江一带历来有酿酒习俗。每年白露节一到,家家酿酒,待客接人必喝“土酒”。其酒温中含热,略带甜味,称“白露米酒”。白露酒用糯米、高粱等五谷酿成,略带甜味,故称“白露米酒”。
养生食材
01梨
清心、降火、解秋燥。梨具有润燥消风,镇咳止喘,清心降火的作用,可以缓解“秋燥”,醒酒解毒。生梨性凉,老年人不宜一次吃得过多。脾胃较弱的人,也可以做成冰糖炖梨水,是一种很好的食用方法。
02菊花祛燥、润喉、防感冒。菊花可疏风平肝,清心除烦,祛燥润喉,生津明目,解酒毒,对感冒、头痛都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老年人秋季可适当饮用菊花茶,达到祛火润肺的保养目的。
03红枣宁心、安神、抗过敏。大枣具有宁心安神、益智健脑、增强食欲、除腥祛味,抗过敏,提高免疫力的作用,亦可防治高血压、骨质疏松和贫血,是老年人秋季的补养佳品。
节气谚语
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
草上露水凝,天气一定晴。
草上露水大,当日准不下。
白露节,枣红截。白露枣儿两头红。
白露打枣,秋分卸梨。
白露打核桃,霜降摘柿子。
白露到,摘花椒。
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
麦收十年早,谷收十年晚。
今年麦子耩得早,来年麦子收得好。
别说白露种麦早,要是河套就正好。
白露作为秋天的一个重要的节气,它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丝凉意,也送来了丰收的希望,愿大朋友和小朋友们都能感受到秋天的喜悦。
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