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非物质文化遗产印象

白癜风吃什么好的快 http://m.39.net/baidianfeng/a_6990893.html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不可或缺的生命记忆,是人类创造力的精神源泉,是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至年,大理全州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项。其中, 16项、省级32项、州级96项、县级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人,其中, 6人,省级94人,州级81人,县级人。

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角,他们所传承的不仅是智慧、技艺和审美,更重要的是一代又一代先人的生命情感。正是这些人,让我们直接、真切和活生生地感知到古老而未泯的灵魂。这是一种用生命相传的文化,他们不仅传承了当地多姿多彩的歌舞戏剧等民间艺术,还传承了金银工艺、扎染、木雕、石雕、刺绣、布扎、剪纸、民间乐器、砚台、土陶工艺、甲马、傩面具等民间工艺。

在大理古城玉洱路上,有一座保存完好、具有白族建筑特色的清代祠堂建筑群,是祭祀鹤庆籍清代 将领蒋宗汉的祠堂,叫作“蒋公祠”。现在,这座祠堂经过保护性改造,已成为大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集中展示大理白族本主、刺绣、剪纸、甲马、“绕三灵”、霸王鞭、洞经古乐、扎染、传统节庆、下关沱茶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动地展现了大理各族人民千百年来历史发展的轨迹。

在大理古城洪武路上的“大理之眼”剧场,每天都上演着大理非物质文化遗产实景歌舞《蝴蝶泉边》。演出由“绿之灵”“蓝之魅”“银之魂”“花之韵”四个篇章组成。

“绿之灵”的主题是“绕三灵”。

“蓝之魅”的主题是大理扎染。

“银之魂”的主题是白族银器手工艺。

“花之韵”的主题是蝴蝶会。

就这样,大理白族的“绕山灵”、扎染、蝴蝶会、洱海鱼鹰、银器手工艺等一个个具有深厚民族文化积淀、散发着泥土芳香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巧妙地穿插在异彩纷呈的民俗表演中,轮番登台,尽展丰姿。

“蒋公祠”博物馆内的静态展示和《蝴蝶泉边》大型实景演岀的活性展演,相得益彰,通过窥一斑而见全豹,彰显出了大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

END

资料来源:《文化大理·综合卷》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欢迎转载,转载时请注明出处

?

欢迎商务合作、广告投放、信息推送

联系方式:-


转载请注明:http://www.besttga.com/afhhy/2286.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0029241号-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