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云ldquo城乡共同体rdquo

都说密云山好水好人杰地灵。在提升小学教育质量上,密云区采取“城乡教育共同体”的策略。即以一所城内较大规模优质资源校与城内、农村多所不同类型学校形成团体为形式,在队伍建设、教学管理、课题研究、学生发展方面开展系列活动,用“理念共享、资源共用、管理共融、团队共生”的理念,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提升学生实际获得感。

前天,播报君已经给大家介绍了第二组“城乡教育共同体”学校。今天,播报君将继续带着大家探访以密云第三小学为牵头学校的第三组“城乡教育共同体”学校。这些学校又有怎样特别的校园氛围呢?是不是您家门口的好学校,看看就知道啦!

密云区第三小学

以爱育爱的“有爱校园”

一所以“爱”为价值追求的校园,肯定特别温暖,密云区第三小学就是一所温暖有爱的学校。

学校创建于年,坐落在康复路3号,学校占地面积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平方米,运动场地面积平方米,有36个教学班,在校生人,教职工98人,其中,高级职称10人,中级职称53人。在密云,密云区第三小学算的上是规模较大的城镇小学了呢。

为什么说是“有爱校园”呢?原来,“以爱育爱,美美共美”是密云区第三小学的校训,是三小人的共同价值追求,也是学校的文化核心。

围绕着“科学、精致、人文”的管理目标和“健体、尚学、乐群、爱国”的育人目标,学校开展了“共美”教育,实施“课题带动,学、研、教一体化”的教科研策略,努力构建多元、开放、知行合一的课程体系,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

年1月,密云区第三小学加入北京实验二小教育集团,成为教育集团成员校。在“以爱育爱,以美共美”理念的影响下,密云区第三小学的课堂文化贯穿着“爱”的教育方式: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爱育爱”——传授有温度的知识,“以美育美”——以知识本身的美感和趣味性吸引学生,努力构建主动、互动、生动的课堂。有爱的老师,有爱的课堂,有爱的校园,孩子们心中当然也有满满的爱。

在全校干部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家长的赞誉和社会的认可。学校曾先后荣获北京市综合素质评价先进单位、北京市课改先进单位、北京市教育科研先进单位、北京市艺术教育先进校、北京市少先队工作特色示范校、密云区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师德先进集体、教育教学管理先进校、教学质量先进单位等荣誉。学校全面实施校本课程,特色显著,学生们都能在爱的浇灌下健康快乐地成长。

冯家峪镇中心小学

从点滴着手未来的“乐学校园”

冯家峪镇中心小学地处密云区西北部,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小学。别看冯家峪镇中心小学是一所农村校,学校周围却花团锦簇宛若世外桃源一般。在这里快乐学习,孩子们肯定每天都幸福得冒泡。

学校以“给学生一个把握幸福的能力”为办学理念,注重学生的习惯培养,从孩子健康成长着眼,从学生一点一滴着手,不断指导他们学习知识,使他们学有所长,获得今后学习生活的能力。学校以“唯实”为座右铭,取其“诚实为人,踏实做事,扎实求学”之意;以“砺志、诚信、健体、乐学”为校训,促进学生发展全面,培养道德高尚的国之栋梁。

学校占地面积平方米,年9月综合教学楼落成,建筑面积为平米,并配有平米的附属用房。近年来随着密云区建设现代化教育实验区的发展,办学基础硬件设施得到了很大改善,设备设施全都符合北京市中小学办学标准,全校6个班级的名学生都能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幸福地学习。学校在岗教师36人,专任教师25人,全部具备本科及以上学历。其中市级骨干教师2名,区级骨干教师7名。学校的办学水平稳步提升,教育教学改革蓬勃发展。

要想学生全面发展,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当然不能缺。冯家峪镇中心小学非常注重“乐学”,经常组织孩子们到超市和购物场所去体验生活,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在玩乐的同时掌握生活技能。

除此之外,学校还特地开设了科技种植园,让学生们亲手体验无土栽培,感受科技的乐趣和劳动带来的收获和成就感。

为了开拓孩子们的视野,提高综合素养,学校还成立了国际象棋、舞蹈、合唱、萨克斯等10个社团,涵盖体育、艺术、科技等领域。

冯家峪镇中心小学全力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四有”教师队伍,全体教职工正在沿着学校的办学理念阔步向前,引领着学生的成长和幸福,相信冯家峪镇中心小学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古北口镇中心小学

秉承长城精神和民族特色的“团结校园”

说起古北口镇中心小学,那可真是历史悠久。这所长城边上的学校始建于年,迄今已有93年历史。

说起古北口镇,当然会想到长城。古北口镇中心小学以“长城精神”为文化引领,以“坚毅成长”教育为核心渠道,着力打造业精于勤的教师团队,培养博学多才的美丽少年,努力创“和谐美丽”育人环境,建“人民满意”民族学校。

学校现有9个教学班,名学生,65名教职工,其中满族教师1人,满、回、壮、蒙古等少数民族学生57人,学校还被评为北京市第三批“民族团结教育示范学校”呢。

说起民族团结教育,古北口镇中心小学可是独树一帜。学校利用隔周的班会时间开设民族团结教育课,融合各学科教学,充分挖掘、利用课程中蕴含的民族团结教育内容。

除此之外,学校结合古北口特有的历史文化资源,还开设民族舞蹈、绘画、剪纸、腰鼓、京剧、宫灯、二胡、霸王鞭等丰富的课程,进一步增强了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民族艺术的认同感。

为了增强学生对各民族的认识,学校每学期一次“民族团结教育”主题的国旗下讲话;围绕“民族团结教育”制作一期校园电视台栏目。孩子们从小学起就亲自制作电视节目,真是太酷了。

学校还经常组织学生参观古北口抗战纪念馆、走进军营,开展“勿忘国耻圆梦中华”活动等,每年还会开展国家公祭日主题活动、清明节开展登长城诵读等活动,将民族团结教育融入到传统文化和爱国主义教育,让每一个活动都寓教于乐。

通过持续不断的社会实践和亲身体验,孩子们的民族认同感和民族荣誉感也越来越强!

穆家峪镇中心小学

坚持教师专业水平发展的“向上校园”

办好一所学校的关键是什么呢?在穆家峪镇中心小学看来,教师队伍教学能力的提升是关键。穆家峪镇中心小学是一所普通的农村小学,下辖2所完小,5所幼儿园。学校现有在校生人,教职工人,其中市级骨干教师2人,区级学科带头人5人,区级骨干教师16人。

由于缺少青年教师的补充,教师队伍面临年龄偏老化。业务素质增长缓慢的问题,成为了制约学校发展的 瓶颈。

年,在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的支持下,语文、数学、英语、体育、美术五个市级名师工作站在穆家峪镇中心小学正式成立。依托课题和专家引领,全校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了飞跃性的突破。

年开始,学校开始进行大规模的课堂教学改革,还提炼出具有本校特色的“三思”互助式教学模式,即:课前独立思考、课上群体思辩、课后延展思想。

名师示范、教学指导……在北京市基教研中心的帮助下,北京市基教研中心的贾美华主任、小学语文专家张立军主任、王建平主任、数学特级教师吴正宪、数学专家贾福禄、书法专家杨广馨、美术专家耿鑫等专家和老师先后到穆家峪镇中心小学指导教学,让教师队伍的学习意识、实践意识、研究意识都有了质的提高。

学校还成立“区级骨干教师指导组”,由区级骨干教师牵头,组成教学研究小组带动辐射一大片。几年来,课堂教学改革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学校的《三思教学技能培训》课程被密云区研修学院评为 校本课程;在区级十二五规划课题评选中,学校的课题《农村小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的研究》获一等奖 名。

边研究,边总结,教师专业水平不断提升,在年区级骨干教师录像示范课评比中,穆家峪镇中心小学共有10位教师荣获一、二等奖。对课堂教学能力的坚守,对教师专业水平发展的坚持,播报君相信穆家峪镇中心小学会越来越好。

石城镇中心小学

乐学求真的“快乐校园”

云蒙脚下、密水西岸,有一所美丽的小学——北京市密云区石城镇中心小学。学校占地平方米,是一所有着30年历史的寄宿制学校,现有教学班6个,在校生人,教职工37人,其中区级骨干教师5人,校级骨干教师3人。学校还下设幼儿园,共有幼儿40人。

贴近自然的学校,当然更加


转载请注明:http://www.besttga.com/afhhy/2360.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0029241号-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