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美化育人环境奠定育人基础
东门完小学校环境 ,绿化美化面积平方米,校园内树常青、草常绿、花常开,已成为“花园式”学校。学校精心打造樱花校园,对学校运动场地四周全面种植云南樱花,初春季节学校便成了樱花盛开的大花园,校园里处处散发着绿叶的芳香,让安静的校园呈现童话般的世界,成为了校园美丽的风景。
02
着眼人文情怀培养文化素养
东门完小全力打造以“多彩民俗,浓郁风情,人文精神”为核心的白族校园文化,使学校成为富有人文情怀的精神家园。学校建有白族三滴水的东大门,青瓦白墙,绘有白族彩绘的三层教学大楼,具有典型白族民族特色;在学校围墙上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云南精神、大理精神”彰显,大门进来以白族节日一览表和白族简介,教学大楼平台用苍山和洱海、两边用风花雪月来衬托及文字说明,教学楼一层为白族的历史典故、传说、本主;二层为白族古院、古桥、古寺、古城、古碑;三层为白族历史名人和奇花异卉;楼梯展现白族风味美食和民族特色,将学校的办学历史与白族文化主题有机结合,以展板的形式展现,新颖奇特,很受学生喜欢,让孩子们在玩耍的同时感受白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与中华文明的灿烂辉煌;学校运动场围墙展示非遗专栏,将非遗与校园文化相融合,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白族文化校园有机结合,极大地发挥其教化作用,让孩子们在课余有了个读书的好去处,很受孩子们的欢迎,也很好地展示了学校“非遗+”的白族特色。
03构
构建班级文化陶冶学生情操
班级文化是一种教育文化,个性化的班级名片、班级风采栏、信息窗,教室正前方布置有校训与国旗,教室后方各班级紧紧围绕白族文化这一主题,创造性的开展各班级文化建设,班级中队以白族非遗命名,如:扎染中队、草帽中队、刺绣中队等,深受师生喜爱和一致好评。新颖的布置能给班级学生一种精神上的感染、吸引、熏陶和改造,对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培养积极向上的班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04
开发地方课程编写校本教材
学校为进一步提升校园文化内涵,学校开发了乡土教材——《家住东门》,年正式投入使用,将开展白族文化教育与开发学生智力相结合,将白族文化教育与校园文化相结合,将白族文化教育与学生的自我教育相结合,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自身素养和人格品质,增强学生爱国主义的思想情感,争做大理历史文化传播者和宣传者。
05
加强非遗建设提升文化内涵
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它可以对师生的行为发生深层的调节和制约,来增强学校的凝聚力、促进师生的发展。东门完小加强和大理州市非遗中心的密切联系,让他们对学校非遗进校园工作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让 的传承人成为学校校外辅导员,定期不定期到校指导非遗特色社团学习活动。同时将每年邀请白族学者讲学、举办白族文化知识竞赛、白族歌舞文艺汇演、白族歌曲人人唱比赛活动等。
06
搭建活动场所展示办学特色
学校建有1间非遗活动展示室和1间三弦社团活动室,这两间专用教室供非遗进校园教学活动使用,活动室主要用于授课及展览宣传,活动室内完善相关非遗知识宣传展板及实物,在教学的同时,联合不同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定期不定期地进行各种小型非遗展览和体验活动,展示师生剪纸、绘画、刺绣等 作品。
07
开展多样活动提升办学品位
东门完小将白族大本曲、白族调、霸王鞭、剪纸等非遗项目列入长期教学计划,形成合理的课程安排并形成课表,同时要有具体课程内容及活动形式,以及做好相关传承人进校教学安排,并聘请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赵福坤、董生妹、赵冬梅、董凤琴等为校外辅导员,定期不定期到校指导非遗活动社团,期间还会选择其他非遗项目进行交叉学习。学校注重平时教学的同时,积极组建非遗特色兴趣小组,通过非遗进校园教学活动,选拔出一批具有一定特长的学生成立非遗兴趣小组,按照各自的特长进行分组。在传承人老师的带领下,各组创作出具有代表性的节目,如:白族霸王鞭、三弦弹奏、大本曲和剪纸等,让特色兴趣小组参加州市镇各级展演活动,得到了各界的好评。
文化治校是学校管理的 境界,先进的文化能促进学校的良性发展。东门完小将积极筹措资金,建成荣誉长廊、手工长廊、书画长廊、德育展览室、风采墙、白族文化展览室等来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的内涵,将用校园文化来引领学校的各项工作,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引领学校不断走向卓越、走向辉煌!
来源:大理教办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