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了解芝麻的植株特点,根据其特点,掌握

导读:种植芝麻,了解其根和茎的特点,从而根据芝麻植株的生长特点,进行合理栽培。

一、根:

1、根的种类:

芝麻的根属于直根系,有主根、侧根和细根三种。主根的上部粗壮,是侧根着生的部位;向下突然变细,中、下部与侧根的粗细近似,一般不发出侧根和细根。侧根的条数不多,其长短粗细的差异很大。细根的条数很多,主要着生在侧根的基部,有长有短,但其粗细差别不很突出,呈细密状分布。

2、根的分布:

芝麻的根系,一般是属于细密状类型,但也有少数品种的根系是属于粗散状类型的。细密状类型根系的分布,就像没有伞衣的雨伞骨架一样;根系大多沿着浅土层以很大的角度向四周伸展。少数较大的侧根伸展较远;约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根既细又短,分布在距地表五寸的土壤里,尤以距主根三寸的地方为最多。粗散状类型根系的特点,是主根和侧根都很粗大,入土较深,近似棉花根系,细根少面小,群众称“光根”。

3、根的生长:

蔬麻的根系,在苗期生长缓慢,花期生长较快,尤其以盛花期生长最快,而盛花期之后,又逐渐缓慢,直至停止生长。侧根在主根上的发生次序是自上而下,进入初花期根系大量形成,到盛花期根系就基本定型。

种子萌动以后,胚根突破种皮,逐渐发育成根系。幼苗的根系生长特别缓慢,根量和分布范围都小。第二对真叶时,主根入土深度仅七寸左右,侧根只有四、五条,分布在距地表两寸以内的表层土中,向周围伸展幅度四寸左右。到现蕾期,主根入土深度约一尺,侧根为十五条左右,在土壤中分布的深度变动不大,向周围伸展幅度扩大到六寸左右。现蕾以后,根系生长明显加快,从现蕾到初花约十天,主根入土深度达一尺六寸上下,根系增加到五十条左右,向周围伸展幅度迅速扩大到一尺左右,分布在距地表三寸左右的土层内。初花期以后,根系生长很快,初花后二十天左右,根系基本形成,主根入土深度一般达三尺五寸上下,细根大量发展,侧根虽没增多,但其分布范围更加扩大,多数侧根入土五寸左右,少数深达一尺八寸。

封顶期的根系虽不再增长,但其生理活动旺盛,直到成熟期,根系吸收能力仍较正常。根系和地上部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们的生长动态是完全一致的。开花前阶段,茎和叶的生长相应不快,要想促进地上部的生长,必须加强苗期管理,保持土壤疏松,做到水肥合理供应,加速根系生长。开花结蓟阶段,根系生长快、吸收能力强,整个地上部的生长相应也快,为了保证植株生长旺盛,形成大量的花、蓟和籽粒,必须给根系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严防缺肥和旱涝威胁。

种芝麻要以底肥为主,重施花前肥和早中耕、勤中耕,显然与这两个阶段的根系生长有密切关系。封顶以后,如果管理不善,致使根系活力不旺,植株将会早衰,“黄梢尖”就要增大。总之,根是吸收土壤中水分、矿物质养分和运输的器官,培养强壮的根系,是丰产的基础。

二、茎:

1、茎的形态:

芝麻的茎秆直立,基部呈圆形,上部呈方形,通常为绿色,成熟时变为灰绿、黄绿或黄色,也有保持绿色的。茎上有灰白色茸毛,茸毛的长短稀稠因品种而不同。茎的高度一般为一百至二百厘米。

芝麻的株型可分为单秆型和分支型两种。单秆型植株一般没有分枝,群众称它为“一条鞭”或“霸王鞭”。分支型植株一般有四至六个分枝,也有两个分支的品种,个别品种还能从分枝上发出二次分枝。

一般芝麻的正常分枝是由主茎第三节以上的叶芽发育形成的。分枝节位以上,几乎全是花芽。因此,分枝的多少与始蒟节位有直接关系。茎的节间长度,因品种而不同,一般规律是主茎比分枝的节间短;无论主茎或分枝,都是自下而上逐渐缩短。主茎下部不结蓟的部位,称芝麻的“腿”。其“腿”的高低,虽由始蓟节位和节间长度来决定,但与栽培条件有直接关系。夏芝麻播种过晚,或密度过大和间苗晚的,“腿”就明显增高,反之就低。

2、茎的生长:

芝麻茎的生长速度是中期最快,前期和后期较为缓慢。根据我们对大青秸芝麻的观测,日平均增长速度是:出苗至现蕾为零点六厘米,现蕾至初花为一点一厘米,初花至盛花为二点三厘米,盛花至封顶为一点八厘米。一般说,茎生长最快阶段,正是各器官生长发育最旺盛、干物质积累最多的时期,所以对水、肥、温度和阳光的要求也最迫切。因此,掌握茎的生长动态,对芝麻栽培具有指导意义。芝麻是喜高温的作物,在自然气温下,高温是促进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

总结:以上就是本期的所有内容,如果对于以上分享有疑问,或者有什么高见,记得在区留言。我们下期见!




转载请注明:http://www.besttga.com/afhhy/2964.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0029241号-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