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鞭”又名花棍舞,是中方县铜湾镇一种常见的民间舞蹈,起源于唐代末年,距今已有多年历史,因演出时表演者要在“哗哗”作响的花棍舞中吟唱而得名。年,经湖南省文化厅批准被列入第四批怀化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新春临近之际,记者在非遗传承人陈长华的带领下,领略了“霸王鞭”的神奇风采。
古镇铜湾位于沅江西岸的一个湾内,据传,以前这里有一块古铜色、敲起来很响、重达几十吨的大岩石,故得名铜湾。千百年来,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每逢重大节日都会跳一种热闹、欢快、喜庆的花棍舞来助兴,它就是“霸王鞭”。
在器乐的伴奏下,表演者一边吟唱,一边用花棍敲打身体,看似朴素,却其味无穷。在中方县铜湾镇,“霸王鞭”既是全镇人喜爱的艺术表演形式,也是逢年过节不可或缺的娱乐节目。
据“霸王鞭”湖南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陈长华介绍:从前唐朝有一对兄妹,他们的父亲被人所害,母亲也走失了,兄妹在铜湾乞讨时遇见了一位好心人,好心人给了他们一根花棍,花棍两头打了两个孔夹上铜钱,边打边响,以此引起人们的注意。后来好心人又给了他们一些银两,让他们读书。后来两兄妹来感谢这位好心人,才得知这位好心人是当地山寨的大王,兄妹就把这个花棍叫做了“霸王鞭”,此后,“霸王鞭”就一直传承至今。
今年70岁的陈长华研究铜湾“霸王鞭”已有30年,她告诉记者,作为“霸王鞭”发源地,这门艺术历经千年,深受当地人的喜爱。尤其是近十几年来,在县文化旅游局和镇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经过改编的“霸王鞭”正焕发出了新的勃勃生机。在铜湾本地,结婚、乔迁等喜庆的日子里都会请上一支会跳霸王鞭的舞蹈队来助兴,这是多年来的传统,也是铜湾人的文化乡愁。
王倩如是陈长华的外孙女,今年20岁,是土生土长的铜湾镇人,6岁就跟着外婆学习表演“霸王鞭”。每次演出前,她都会和外婆再彩排一遍,以求达到 的演出效果。作为这一民间艺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陈长华为“霸王鞭”的传承与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数十年间她演出不辍,承上启下,传承剧目20余个,同时在她的传授下,包括她亲传弟子在内的第3代传人已经有百余人。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一传统艺术,如今铜湾镇不但在镇文化站设立了“霸王鞭”非遗文化馆,还力促非遗项目进校园,在铜湾镇中心小学、中方县第二幼儿园开设相关课程,余人参加培训。
年,铜湾镇被湖南省文化厅授予“霸王鞭”艺术之乡称号。年,被国家文化部授予全国“霸王鞭文化艺术之乡”称号。
“霸王鞭”植根于铜湾的山水间,承载着铜湾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留存在铜湾人记忆长河里的乡愁。
(记者李普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