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云南网」
为了充分展示五华区农业发展新成就、农村环境新气象、农民生活新面貌,9月10日,年五华区“中国农民丰收节”新闻发布会在西翥街道召开。
会上,五华区农业农村局局长谢永芳就五华区实施的乡村战略工作情况进行汇报。年以来,五华区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推进农村产业、人才、生态、组织和文化全面振兴,推动了五华区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年上半年五华区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4.8%,农业增加值增速达到5.4%。
乡村产业让村民过上富足生活
近年来,为统筹城乡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优化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五华区着力发展食品加工、农产品仓储物流、乡村旅游和都市现代农业,大力建设与乡村旅游融合度高的蔬菜、花卉和水果示范基地。如今,五华区蔬菜种植绿色和有机认证面积达亩,个果蔬单品获得有机、绿色食品认证。
走进五华区林奇花卉种植项目基地,玫瑰、满天星、紫菀、火龙珠、尤加利等,还引进了玫瑰、刺芹、勿忘我、翠雀草等新品种进行试种工作正在开展。目前已建成约16万平米的种植温室、约平米的鲜切花采后处理中心及加温系统、水肥一体化系统和供电系统等配套设施。云澳达、凯普等四家企业荣获省市“10大名品”等7个荣誉称号,认定“绿色食品牌”产业基地省级1个、市级2个、区级3个。凯普公司年成功入围 农业龙头企业候选名单。
如今,再走进乡村,一批批乡村产业的兴起和一个个农旅文融合项目的发展,让村民们收入增加了,空气清新了,可持续的发展道路让百姓的生活更富足。
全民参与共建美丽宜居乡村
为建设美丽宜居的乡村,建设干净、整洁、美好、生态的乡村人居环境,近年来五华区坚持典型引路、全民参与的方式推进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为此,五华区大力开展农业减药减肥,积极探索废弃农膜有偿回收,减少了塑料制品及化学肥料的使用,大大地降低了对环境的破坏;区政府加大财政投入,以建立健全村民保洁费补助、公厕管护等长效运营机制,使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覆盖率达90.1%。
年陡坡社区成功创建省级美丽乡村,大村、东村和桃园年被认定为市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市级激励村,东村社区被认定为年州市级美丽村庄、瓦恭社区被认定为年县级美丽村庄。
此外,五华区还大力加强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建成了11个社区综合文化服务站,实施文化传承保护工程,深入挖掘乡村特色文化符号,建成了瓦恭社区村史馆、厂口社区界牌村苗族村史馆。积极增加农村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其中,沙朗以印刷历史为主题的文创园和西翥云上乡愁书院投入运营。同时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如白族三月街、白族火把节、苗族斗牛节、桃园红石岩调子会、沙朗霸王鞭、厂口花灯、厂口龙狮舞、迤六瓦恭阿卯嘟彩苗族农民合唱团、瓦恭摸鱼节、白泥塘梨花节等。
乡村旅游助产业持续发展
为推动乡村产业的发展变革及可持续性发展,五华区针对社区特色,因地制宜地发展。例如,在陡普鲁社区,专门聘请了云南省农科院舒群研究员团队为白泥塘20个种梨示范户提供了2年全程技术指导服务,专家每月到现场进行一次技术指导,并与示范户建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