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远文学宋士林我曾为民师

09:27

“民师”,即“民办教师”,它是一个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称呼,是当时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数以万计的民办教师在长达四十多年的时间里默默耕耘,无怨无悔,为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一九七一年,我二十一岁。三月份,经大队、公社推荐,上报县教育局批准,我当上了正式的初中民办教师。

我所任教的学校是庙东小学附设的戴帽初中。学校的教室和办公室都是原来大庙上的正殿和廊坊改建的。小学和初中加在一起只有八名教师,其中三个公立教师,四个民办教师,一个临时代课教师。当时办学条件十分简陋,教室没有一张木课桌,老师办公室仅有几张旧桌子。学生的“课桌”全是用土坯砌成土墩,上面支起泡桐树板子作为桌面。学校作为信号的“钟”是从“东方红”链轨机上拆下的旧钢轨零件,不过敲起来声音挺清脆的。

当时民师的工资是国家每月发十二元,村子里另外再记一个劳动力工分。由于我所在的学校属另一个大队,工分不好记,就在每年午秋两季从几个生产队里摞些粮食来补给。小麦、高粱、绿豆都有。杂七杂八加起来,比一个公办教师的收入也少不了多少,况且家里还有一点自留地,平时利用星期天和寒暑假还能另外挣点工分。

我家离学校有两公里多,只有半个小时的路程。那时家里没有自行车,上下班全靠步行。遇到下雨天只有赤着脚趟烂泥了。早上从家里带上两块馍,中午在住校的公办老师的锅上馏一下,喝点开水解决午饭问题。上班没有手表掌握时间,就依自家窗户射进来的光线画上一道一道的记号。所画的道道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这土制的“挂钟”全由自己来掌控。

就是这样,我带着当地父老乡亲的重托,揣着一颗热爱教育事业的红心,在相当艰苦的环境下默默地耕耘着。

一九八零年暑假开学,我被抽调到仁和乡联办中学。没有想到在这所偏僻的农村中学一干就是三十年,直到退休。

仁和联办中学的前身是仁和戴帽中学,后来由乡党委、政府出面、牵头,由所辖的六个村联合办起的这一所学校。

那个年代,别说本科生,就连师范生都是凤毛麟角,个个都是“香饽饽”,学校每年很少能分到师范生,因此,民办教师的人数占到全校老师的三分之二。这样一来,民办教师个个都是顶梁柱,人人都是多面手,几乎每人都兼任多门学科。

由于种种原因,仁和联中从一九八二年到一九八四年的三年时间里,升学率一直很差,连续三年连一个中专生都没有。(当时考上中专人数的多少是衡量一个学校教学质量的标准。)当地老百姓戏谑地称仁和联中为“永光联中”,言下之意是说学校三年“光头”。

一九八五年,是仁和联中迎来大转折的一年。

面对老百姓越来越高的呼声以及学生家长的冷嘲热讽,经学校领导班子讨论研究,决定让我代毕业班班主任兼教语文。我拿出“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也不知道自己能扒几碗干饭,更没考虑自己是民办教师的身份,毅然决然地担当起这一重任。由于我管理有方,真抓实干,再加上我跟班走这一良好的基础,在一九八五年升学考试中,竟然有三人考入了怀远师范。一改前三年升学“永光”的局面。暑假开学后,周边好多学校的学生慕名前来我校复读。一九八六年中考再创佳绩,七名学生录取了中专,教学质量和成果再上了一个新台阶。

一九八五年,既是我教学上取得丰硕成果的一年,也是我终生难忘的一年。

这一年,我作为一名民办教师,被评上了县教育战线“先进工作者”,光荣地出席了“怀远县庆祝 个教师节”表彰大会。

我至今仍清楚地记得, 个教师节当天上午七点钟,怀远老西门到荆山电影院这长达两公里的禹王路两旁,彩旗飘飘,锣鼓喧天,花团锦簇。花鼓灯队、腰鼓队、秧歌队分列在大街两旁夹道欢迎。少先队员身着鲜艳的统一服装,手持鲜花,“欢迎,欢迎,热烈欢迎!”的欢呼声此起彼伏。一辆接一辆的大巴车满载着来自各中小学的先进代表,每一辆车的车前方都系着大红花,缓缓地驶向会议中心——荆山电影院。

我坐在车上,作为 个教师节的先进代表,作为一名民办教师,跟公立教师一样受到社会的尊重,受到党和人民的关怀。我 次真真切切感受到了骄傲与自豪!泪水不觉模糊了我的双眼。

荣誉给了我鼓励,更给了我极大的鞭策。那一年,我被提升为学校团总支书记。

一支粉笔,书写着奋斗的青春;三尺讲台,挥洒着勤奋的汗水。身上多了一职,肩上的担子更重了。我始终热爱教书育人这一崇高的事业,再苦再累,乐于承担,甘于奉献,不求回报。在以后的几年时间里,通过刻苦努力,我先后取得了《中学教师资格证》《专业合格证》《中国逻辑与语言函授大学毕业证》,大大提高了我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共青团工作也做得有声有色。先后两次被团县委评为“先进支部”“ 青年”等。

一九九二年秋天,我参加了怀远县民师转正考试。全县只有四个指标,我以分的优异成绩入选。当我的名字在县八大局门口公示以后,我的心情别提有多激动了。毕竟在不惑之年跃入龙门,吃上“皇粮了。九三年春上人事局下文正式转为公办教师。同年秋,大女儿也考上了怀远师范,可谓双喜临门。

一九九六年十月,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从二十多年的民办教师到转为公办教师,一路走来,我从没有后悔过,抱怨过,我始终挚爱着教育事业,苦中作乐,乐此不疲。鲁迅先生说过,我好比一头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牛奶和血。我为自己是教师而骄傲,更为自己当过民办教师而骄傲。因为我曾经是一头牛,因为我献出了“牛奶和血”。

夸美纽斯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我要说,民办教师当年同样为教育事业撑起一方晴空!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离开站了四十年的讲台已十年了,但古稀之年的我仍笔耕不辍,不忘初心,期冀在夕阳路上再留余墨香。

——谨以此文献给第三十六个教师节!

怀远文学:宋士林《剃头匠耿三》

怀远文学:宋士林《岁月留香》

怀远文学:宋士林《江堤守护神》

怀远文学:宋士林《我为荆山湖歌唱》

怀远文学:宋士林《党徽,在风雨中闪光(小小说)》

怀远文学:宋士林《旭日(外一首)》

怀远文学:宋士林《老槐树(外一首)》

怀远文学:宋士林《我的“记分员”生涯》

怀远文学:宋士林《我的父亲叫“钱迷”》

怀远文学:宋士林《摆地摊(外一首)》

怀远文学:宋士林《百年沧桑清沟河》

怀远文学:宋士林《澡堂子里的故事(小小说)》

怀远文学:宋士林《交公粮》

走进山水田园, 美丽春天——怀远生活圈文学作者采风交流活动

聆听名家讲座 感受金秋诗意

法律顾问:安徽百舜律师事务所王骏驰律师

免责声明怀远生活圈

怀远生活圈,努力打造怀远本土 影响力


转载请注明:http://www.besttga.com/afhhy/5002.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0029241号-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