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开展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文艺志愿服务试点工作,以美术力量打通文艺工作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助力乡村文化振兴,根据山东省文联“一体化”“一盘棋”的工作理念,年4月以来,山东省美术家协会策划打造了“寻找美术符号助力乡村振兴”系列活动。活动开展后,迅速得到全省美术工作者的热烈响应,十六市美术家协会分别组织美术工作者、创作者及志愿者进行培训、写生采风、美术创作、美术展览等系列活动,形成了上下联动、全面铺开、成果显著的良好局面,也得到了基层干部群众的普遍认可和称赞。年在全省开展各类活动场次,参与艺术家人次,培训基层文艺骨干人次,创作作品数量余幅,绘制墙体画平方米,惠及全省77个县市区余个乡镇社区约万人。
活动中,美术家们围绕以美术形式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主题,结合本地域人文乡情、自然风貌等,深入挖掘本地乡村历史人文底蕴,提炼美术元素、锤炼美术符号,提升乡村振兴的内在品质和文化气质,创作出了一批各具特色、匠心独运的美术精品。
菏泽篇
麟降大野福润中华墙绘
cm×cm康传江创作地点:菏泽市巨野县陶庙镇金山屯村指导老师:孙建东
作品解读
麒麟为古代“四灵”(麟、凤、龟、龙)之首,是吉祥文化的符号,是儒家文化的体现,是民族精神的象征。巨野因大野泽得名,传说是麒麟降生的地方,是中华麒麟文化的发祥地。年,巨野县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麒麟之乡”,并在巨野县建立“中国麒麟文化研究基地”。同年6月,巨野县“麒麟传说”被国务院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该作品结合当地文化特色,通过对麒麟的描绘,折射出儒家思想的光芒,体现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承载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坚定信念。
(请横屏欣赏)
盛世花开百姓家墙绘
cm×cm高夫贵创作地点:菏泽市巨野县陶庙镇金山屯村指导老师:孙建东
作品解读
巨野历史悠久,悠悠岁月为这片古老的土地创造了灿烂文化。巨野是中国农民绘画之乡和中国工笔画之乡。在这片土地上,牡丹是重要代表性文化符号之一,她五彩缤纷、雍容华贵、国色天香,是花中之王,是人类和平幸福、国家繁荣昌盛的象征。经过数代人的精心培植和发展,昔日富贵花早已种植于寻常百姓家。作者以牡丹为题材,以工笔画的形式进行创作,寓意祖国繁荣昌盛、人民富裕、乡村美丽,祝福伟大的祖国国泰民安、兴旺发达。
深耕细作墙绘
cm×cm邢百臣创作地点:菏泽市曹县安蔡楼镇火神台赵庙村
作品解读牛,象征着勤劳、吃苦耐劳、任劳任怨、忍辱负重。鲁迅曾说:“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样可贵的精神态度,不止体现在辛勤劳动的农民身上,还体现在先辈伟人、科学家、教育工作者等各行各业的人身上。作品中一头正在耕地的牛冲出画面,极具张力与视觉冲击力。作者试图通过作品传达出这样的理念:做人做事应该像牛一样,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想拥有成功的事业和幸福的生活,就要以牛的儒子精神鞭策、激励自己,以新的姿态昂然奋进在人生路上。
盛世芳华中国画
cm×97cm张玉梅
作品解读
菏泽牡丹历史悠久。《菏泽县志》记载:“每当仲春花发,出城迤东,连阡接陌,艳若蒸霞。”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牡丹成为菏泽的标志形象,文化产业也由此发展。
作为菏泽人,作者偏爱牡丹,曾多次去牡丹园写生寻找素材。创作不但侧重牡丹花的“意”和“神”,同时也在衬景的“趣”与“情”上花力气,力求表达自己的情感理念。作为一名美术工作者,作者用画笔助力乡村振兴,牡丹是菏泽特有的美术符号,借助这幅作品展示菏泽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取得的丰硕成果,呈现广大乡村实现全面脱贫、安居乐业、和谐美好的幸福画卷。
时和岁稔中国画
cm×97cm卢野指导老师:陈颜阁作品解读此幅作品以八幅圆扇组合拼接而成,内容取自作者家乡鲁西南最为喜闻乐见的蔬果进行创作,以暖黄绿色的色调来表现农村丰收时节的景象。家乡的金秋十月,天朗气清,秋香宜人,果蔬飘香,硕果累累,到处充满着诗情画意。作品通过对秋季农作物的描绘,体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家乡的新农村、新变化寄托浓浓的深情厚谊,充分展现了党和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丰功伟绩,展望了乡村振兴的美好前景,为传统的丰收年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
丹心一片向阳开中国画cm×97cm邬淑梅指导老师:高贤稳作品解读菏泽是中国牡丹之都,巨野是中国工笔画之乡。生活在菏泽的作者耳闻目睹了菏泽的发展、巨野的振兴。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作者心潮澎湃,寻找最能表达内心情感的物象和意象,来歌颂这盛世里的祖国,歌颂创造盛世的伟大中国共产党。艳阳下盛开的牡丹,是摆脱了贫困的乡村和村民幸福生活的写照。丹心一片向阳开,这是作者心中乡村振兴最动人的画面,也是人民群众最舒心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