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全国重点推荐艺术家邓中

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凝心聚力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奋斗第二个百年征程的重要一年。为展现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艺术家们以“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凝聚中国力量”的文化作品。权威新闻媒体平台特邀优秀艺术名家,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展现当代大家风范!

邓中华,年出生在江西乐安,中国科普作协会员,省诗词学会会员,抚州作协会员、市诗词楹联协会会员,乐安县作家协会理事,县诗词楹联协会会员。《追太阳》《风景这边独好》分别获第二届世界华语诗歌大赛中国内一等奖和三等奖,作品已入选《新时代中国网络诗歌精品典藏》,并获得《中国新时代优秀网络诗人》称号,年获得《当代文学杰出精英》奖。年荣获"中华诗词名家》称号。

名家文学作品欣赏

秋雨朦朦华山行

金秋时节,忙里偷闲,和几位好友去了一趟道观名胜“大华山”。大华山又名“华盖山”,起源于衡岳山脉,经鹿角峰绵延至乐安南部太平村,它陡然耸起,海拔米,有江南绝顶三峰之美称。

我们乘班车来到太平村,经三星村后就开始徒步踏上了蜿蜒环山的小道。秋天的天真是婴儿的脸,说变就变,出门时天色还好并没有下雨的预兆,我们刚行十几分钟,天空却下起了毛毛细雨,我们仰望山顶,山顶被朦朦胧胧的白雾笼罩,天地间白茫茫的一片。有人转身想打道回府,我却拉着他继续前行,只见山间的雾像乳汁,像轻纱,又似蝉翼般透明。我们拐过一道道山峦,细雨像绒毛、像细丝细细的一层粘在眉头,让人感觉到深秋的点点凉意,而雨丝是如此的轻逸,落入地面就已不见了,地面也没有湿的迹象,雾却越来越浓,一座巍峨的大山就像被一巨大的纱帐罩住了。浓雾中我们几人前后虽然近在咫尺,也只能听到相互之间说话的声音,人影即迷迷朦朦看不清楚,山谷的小溪伴随着不知名的小鸟在欢叫,似悠美的琴声在身边回旋,在林中荡漾。这大自然的气息把山谷的空气浸得湿润而清新,让人陶醉。

经过半个多小时徒步,来到了半山腰,向山下回眸一望,啊!真是美极啦!我们仿佛立足于云海之中,看着远处一座座山峰,多像一个个亭亭玉立的白衣仙女,似乎手拉着手向我们微笑致意。缭绕白云之间,远处好像有户人家,定神一看却近在眼前,只见一个山姑手提一个木桶,在一个冒着白烟的井中提水,我上前冒昧地问道:“小姑娘,你家就住在这里吗?请问这里离山顶还有多远?”山姑抬头看了我们一下,点点头说:“是呀,还有五里路就到山顶了。”大家看着这位山姑熟练的提水动作,我又问:“你提的这水能喝吗?”山姑朝我们甜滋滋的笑道:“这是华山三井之一的丹井,能喝,井低有白泉,四季都冒着白烟,我就是喝这白泉水长大的,可好喝呢。”我们把山下带来的纯净水倒掉,拿着空瓶对山姑说:“小姑娘,能帮我们装一瓶吗?”山姑非常热情地说:“当然可以,你们要多少就装多少。”我接过山姑装的水,一口气就喝了半瓶,感觉到有一股甘甜清爽沁入心脾,怪不得这山姑美若天仙,原来是这丹井的清泉滋润的。都说山里的水养人呢!

谢过山姑我们继续前行,走不多远,白雾中只见右边的小树丛中突出一巨石,传说此石叫“验虔石”,石中有泉,出水润滑。一同行人说:“走到这块巨石边一定要小心,相传在此石旁若遇不虔诚的仙客上山到此,就会在巨石边坠倒。”我也曾从书中看到登此山时一定要诚心,更不能穿皮鞋。传说古时有个仙客,脚穿牛皮靴来登华山,走到此石边连摔了三次,把皮靴也给弄破了,仙客坐在石旁,百思不得其解。突听到山顶传来“咚咚”的鼓声,他把皮靴往路边一抛说:‘既然我不能穿牛皮靴,那山顶观中就打不得牛皮鼓。“话音刚落,山上就狂风迅起,紧接着就雷雨交加,山顶的鼓被风卷落到半山腰,与牛皮靴并列于路旁,如今形式了石鼓石靴留存在路边。也就有了”“脚穿牛皮靴,休想登华山”的传说。

走过“验虔石”我们继续行走在逶延的山道中,举目四周,但见古木参天,满目清翠欲滴。不知不觉之中,我们已登上了山顶,细雨也不知什么时候停了下来。我们在峰巅的“三仙殿”前稍息了片刻就登殿而入。传说“三仙殿”是邱、王、郭三仙修道成正果登天之地。此殿虽然不很雄伟,却很壮观。如今“三仙殿”是为祀奉三仙,又是供奉着十方仙客进香朝拜之处,也是游人观览的地方。殿外就是舍身崖,只见奇崖峭壁,怪石嶙峋,湿润苔厚,大片的原始森林遮天盖日,藤萝垂蔓,景色十分幽静。

大华山是由八座山峰组成,八座山如八瓣盛开的莲花,“莲花宝顶”由此得名。又传是三仙作法时用的香炉,所以又叫“香炉峰”。景点历来有“八峰”、“文石”、“四洞”、“四凹”、“三井”等著名景区,各景区都魅力独具,都是极为难得的名胜古迹。

登上华山真是处处风光,移步换景,让人眼花瞭乱,特别在秋雾之中,这种似神似梦的感觉,更让人心旷神怡。除了绚丽的风景、壮观的建筑、优美的传说及久负盛名的古迹外,还有历朝历代名人墨客留下的石刻和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文,为华山增色不少,更让这千年的道观染上了浓厚的文化色彩。

华山一游,真让人浑然忘归。当我踏上回程时,让我深深体会到:人,真的应该与大自然多多地亲近亲近,去看一看远离城市喧哗的青山绿水,闻一闻花草泥土的气息,听一听鸢鸣莺歌的悠美乐章。与大自然零距离的接触,可以使我们更有回归大自然的本性,更能清楚地聆听到人内心的真实声音。

下得山来,时断时续的雨也许像我们一样,累了、停了。回眸身后的华山,一道彩虹把它紧紧地环抱着,哪赤,橙、黄、绿、青、蓝、紫的彩缎仿佛是向我们叙述着华山的千年往事……

乐安县交通局邓中华

夫妻坟

当我写完博士论文后,心里一阵轻松,什么都没想,唯一的愿望就是赶紧回家。回家后什么都不想干,手捧着博士结业证就一个劲地直奔后山,在荒凉的山上寻找着父母那座合葬坟。山里那些寂寞的野花和杂草就像是同岁月比高低,一个劲地疯长,可岁月不能冲淡心中的往事,也无法磨灭心灵深处那种刻骨铭心的痛。

文革后期,因家家里穷,父亲都三十好几了还是光棍一条,那年头娶媳妇虽然不敢要什么彩礼,就因父亲是“地主分子”的儿子,哪家姑娘斗胆敢嫁给他。爷爷奶奶心里别说有多急,可光急又有什么用,每天东游西斗自身难保,但暗地里即托人四处打听。绝望之际,媒人却登门送来喜讯,说有个老姑娘答应嫁过来,还不要半点彩礼。

真是喜从天降,在迎亲的鞭炮声中父亲春光满面,仿佛年青了许多,他一眼看见了俊俏的新娘,心里乐开了花。人群一下沸腾起来了,那些光棍男人看见眼前这位貌似天仙的新娘,一个个眼睛都直了,一个劲夸父亲的福气好。在一阵阵的叫声中,父亲把新娘抱进了自己的土屋。那新娘一脸娇羞地低着头,父亲看着她那端正的五官和粉似桃花的脸,心里就像喝了蜜一样酣甜,爷爷奶奶也看在眼里喜在心头。

媳妇娶进门,可父亲连新娘的姓名都不知道,按当地习惯,新婚那天新郎新娘要吃合欢饭,是一只象征夫妻和睦、头胎生个大胖儿子的大公鸡。热腾腾的鸡汤放在他俩面前,可谁都没有想吃的样子,新娘一双水汪汪的大眼注视着父亲,从她那眼神里好像有什么话要说,父亲轻声问她是不是有什么心事?可她就像什么也没有听见,一愣一愣朝着父亲猛眨着双眼,父亲问她不是不想家,还是自己配不上她?可她还是什么都不说,只是从内衣口袋里掏出一张皱巴巴的纸条,慢慢地递给父亲,好奇的父亲忙把纸条展开,只见上面用铅笔歪歪纽纽写着:“我是一个聋哑人,一直生活在无声的世界里,在这个世界上的一切不幸好像都集中在我的身上,从娘肚生下来就有心脏病,我谢绝了所有媒人的好意。可这世上唯一爱我的父母相继亡故,留下一个孤零零的我度日如年。为了后半生有个依靠,我考虑再三,答应了媒婆的劝说嫁给你,希望你能接受一个不能生育的残废人!”

父亲似乎早已预料了这一切,不惊不慌地用目审视着面前这位娇美的新娘,一个如花似玉的大美人,不知有多少个追求者,却愿意嫁给我这个“四类分子”的儿子,一定是有什么原因的。事已至此,没有什么可说的,能娶上个女人就是自己最大的福分,管她是什么残废人。他拿出纸笔不加思索地写着:“不能生孩子就不要生,人的生命比什么都重要,如果实在想要孩子就领养一个,既然你嫁给了我,我就会好好地照顾你一辈子,少年夫妻老来伴,我会陪伴着你一同度过四十、五十、花甲、古稀……,直到我们老的那里都去不了,想走也走不动时为止!”新娘在一旁看着父亲一个字一个字地写,“扑通”一声双脚跪在父亲的面前,父亲一把抱起新娘,两人直哭得天昏地暗。

就这样,他们相依相伴地度过了三年,但也是很不幸的三年,三年之中,爷爷奶奶也许是在文革中受的折磨太多,先后离开了人世,父母在困难的情况下,安葬了亲人。就是这样粗茶淡饭的生活,却让父母亲深深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可结婚三年没有生孩子,村里人就在暗地里嘀咕起来了,怀疑父母生理上有问题,这样一来就让父母在村人面前抬不起头。娘也知道,在农村不能传宗接代意味着什么,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但她更怕的就是父亲在众人面前受委屈。她悄悄把避孕丸换成维生素片,还每天当着父亲的面把药喝下。

有一天清早,父亲刚一起床就听见屋子外面传来阵阵呕吐声,他急忙把娘搀扶到屋子里,小心地问她是不是感冒了,娘指着自己的肚子对着父亲微笑,意思是说她已经有喜了。父亲就又惊又喜,可一想起她有天生性心脏病,那能生孩子,就示意她不要把孩子生下来,娘没有听取父亲的劝说,铁了心要把孩子生下来,这也是女人天生俱有的母爱,让她不忍心把孩子流掉,在她的内心深处更是要报答父亲对她的那份恩爱。这个孩子就是现在的我。

娘生我时为了节省开支,医院生产,而是就近在乡卫生院。由于产妇高龄,再加上有心脏病,当时娘浑身上下累得青筋直暴、休克过好几次、流血不止,可她却没有哭喊一声,父亲只能在产房外低着头,默默地为娘祈祷,但愿她能顺利闯过难关,母子平安。伴随着一声清脆的啼哭,我在朦胧中降临到人世,娘用无力的眼神端详了我一下,苍白的脸上含着一丝的微笑,就永远闭上了眼睛。

一个好端端的人,像一片落叶一样转瞬间就在这个世界上漂逝了。父亲捶胸顿足,哭得死去活来,抱着存有余温的娘半天不放手,眼泪哭干了一茬又一茬,从心里埋怨自己这几年不该对她这么好,而使她以死来报答她的恩爱之情,是自己害了她。

家里没有了女人,一个大男人要带着一个婴儿,那种艰苦可想而知,父亲每日每夜忙得屁颠屁颠,买不起奶粉,父亲每天抱着我在满村子里跑,向那些正在哺育婴儿的大婶们讨奶水喂我,村里的人也很同情我们,都会从自己孩子口中省下一口来喂我。当我半岁大时就用煮得很烂的稀粥一口一口地喂我,遇上农忙就将我托付给地里的大婶们照料。

记得四岁时的一个傍晚,我同村里一个男孩在田野里捉蜻蜓,玩迷了路,直到火红的晚霞从西边渐渐淡去,也找不到回家的路。晚上,村里丢失了两个孩子,一下就炸开了锅,父亲更是急得不得了,整个村了里的人都出动了,到处是灯笼火把,村民们围着整个村子呼喊着我俩的名字,就连猪圈、茅坑、古井、水塘都找遍了,一直找到东方露晓。还是一个赶早集的村民在离村几里路的凉亭里发现了眼哭得通红、呆傻傻的不知所措的我俩,当即把我俩送回家,回家时却发现父亲不在,家里的门洞开着,后来村里人在我娘的坟前找到了他。那一晚父亲与娘说了一夜的话,并求娘能保佑我平安回家,就在那一晚,父亲的头发全白了。以后的日子,父亲干活时总把我带在身边,不让我离开他半步,一直把我送进了小学、中学和大学的校门。

我们父女相依为命地走过了沟沟坷坷,就是家里再穷父亲也没亏待过我,只要村子里别的孩子有的东西,父亲就会想方设法弄来,家里的鸡蛋除了给我吃他从来也没有尝过一个。是父亲一粥一饭地喂养,才使我慢慢长大成人,而成了村里唯一的女大学生;是父亲一针一线的关怀,才让我从他身上深深感受到的慈母般的恩情;是父亲一句一字的教导,更让我感受到了父爱如泰山,圣洁如冰雪,温暖似骄阳;是父亲那种无私伟大的爱让我勇敢地面对人生旅途中的一切挑战。

在我刚考取博士那年,接到父亲病危的电话,两天后当我赶到他身边时只剩下悠悠一口气,他颤抖着双手从床单下摸出一沓钱递在我手里,什么也没说出来就断了气。在我整理父亲的房间和遗物时,除了几个烟斗和几套褪了色的衣服外,就再没有什么值钱的物品。父亲的一生虽不是很经典,却是那样的俭朴。我按他老人家的遗愿,把他同娘合葬在一起,好让他们的爱能在天堂永远延续……

我始终坚信有爱,它一直潜行在人世是的每一个角落,永远蛰伏在每一个人的心目中!在这和谐的社会里,爱无处不在!

乐安县交通局邓中华




转载请注明:http://www.besttga.com/afhhy/5428.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0029241号-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