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春秀让非遗回归生活澎湃在线

北京中科中医院好不好 http://baidianfeng.39.net/a_yqyy/150221/4580661.html
<

人物名片

姚春秀,女,侗族,岑巩人,生于年2月。作为黔东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思州金钱棍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姚春秀自幼跟随长辈学习思州金钱棍,后又组织金钱棍表演队,总结出一套金钱棍教学办法,让非遗文化之花处处绽放。

一根60厘米的竹竿,两端凿孔,系上结有绣球的红绳飘带,设置铁棒,横挂铜钱。舞动时,铜钱相互撞击,发出“叮呤咣啷、咔嚓、哗哗”等清脆声,与伴奏曲调韵脚合拍,相辅相成。

这样的声音来自思州金钱棍,足足陪伴了姚春秀65年之久。

思州金钱棍民间习称“霸王鞭”“打花钱”,因岑巩古称思州而名。表演时,二人双膝轻轻颤动,肩、颈、胸、腰自然晃动,对视、对唱、起舞,团队在一旁敲锣、打鼓、打钹等伴奏、帮腔。表演过程中,舞者肢体与金钱棍协调、配合,或用金钱棍敲击自己的肩、背、腰、四肢及周身,也敲打地面、与舞伴对打,穿插自如。

从记事起,姚春秀就经常看着爷爷四处表演。春节、元宵、生日、乔迁、嫁娶……热闹的日子加上讨喜的节拍,金钱棍在姚春秀的心中埋下了种子。

8岁起,姚春秀开始跟随爷爷学习金钱棍。开始学习后她才知道,这根小小的棍子,从宋元时期兴起至今有多年的历史。舞姿花样繁多,姚春秀却也从没想过放弃,一有空就拿起来练习。嫁到金钱棍发源地羊桥土家族乡后,身边打金钱棍的人越来越多,姚春秀对金钱棍的喜爱也越来越深。

“金钱棍之所以流传这么久,一是因为方便,不受场地和人群的限制,另一方面则是锻炼身体,让人丢不开手,是群众非常喜闻乐见的一项技艺。”姚春秀表示,思州金钱棍节奏感强,唱词通俗易懂,曲调不高,音域不宽,节奏鲜明,简单易学。她甚至总结出一套基础动作,便于教学。

年,姚春秀组织了金钱棍表演队,教会了50多个人。

赋闲之后的每天清晨6点,姚春秀便和老伴一起去县城小广场练习,有时候需要表演或者比赛,便到老年活动中心和队友们一起进行“突击训练”。如今73岁的姚春秀,仍精神矍铄,还自己编写了《前朝女将》、《十二月花名》、《党的政策好》等唱词。

“岑巩人民的爱好,钱棍流传到如今。都把身体来锻炼,钱棍不离我的身……”作为传承人,姚春秀的愿望是“让金钱棍走向生活、走向世界”。

姚春秀说到做到,在她的带动下,岑巩县越来越多的人学会了金钱棍,仅岑巩县城,就有了十余支金钱棍表演队,除了在自己队里教学,姚春秀也非常乐意到其他队伍里指导。从早到晚,岑巩县都能听到金钱棍清脆的声音。年,岑巩县在县体育公园举行了以“思州记忆·全民共享”为主题的第十一个文化遗产日展演活动,更上演了千人金钱棍舞。

岑巩的校园里也处处是思州金钱棍的影子。

“我们学校现在每天第一节课后都要跳金钱棍。”姚春秀的孙子陈湘银今年12岁,在岑巩一小读书,因为从5岁起便跟着奶奶学习金钱棍,现在是学校里的领舞。而且在每年校运会比赛期间,“次次都是第一”。陈湘银表示,他也想和奶奶一样,做思州金钱棍的传承人,把岑巩的文化传承下去。

作为姚春秀的徒弟、思州金钱棍的县级传承人,谢芸在姚春秀的基础上,开始结合大众流行歌曲,编排动作和队形,传统结合现代的模式,受到越来越多人喜爱,这也是姚春秀乐于看见的。

为了让更多人知道思州金钱棍,姚春秀曾带着队伍去了邻近县市表演,更到过贵阳、香港等地,让思州金钱棍走出国门,是她最后的心愿,而徒弟谢芸似乎是她最大的寄望。

唯有这样,思州金钱棍才能被越来越多的人知晓。而活在生活和世界之间的思州金钱棍传承人们,才能继续把这棍子里的文化发扬光大。

END

来源:州融媒体中心记者王佳丽康莉潘皇林

总监制:吴会武监制:龙卫东

编审:杨勇编辑:张杰

(转载请注明出处,并保留LOGO)

原标题:《姚春秀:让非遗回归生活》




转载请注明:http://www.besttga.com/afhhy/5927.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0029241号-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