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明朝初期,明太祖朱元璋的三子晋王不知发什么脾气,把身边的一个厨子打了一顿。朱元璋听闻后大发雷霆,让人快马加鞭给自己儿子捎去一句话:“朕南征北战数十年,身边人只要犯错,没有不被罚的,朕从不姑息。唯独徐兴祖跟了我二三十年,我从没动过他。”
这个徐兴祖,其实就是朱元璋身边的一个御厨。那小小一个御厨,为什么连朱元璋都不敢得罪他呢?这是因为御厨是最容易在皇帝膳食中动手脚的人,因此,大部分君王都对御厨疼爱有加,以防他们对自己下手。
但就算如此,各位皇帝们仍是不放心,简直是想尽一切办法的来防止自己被毒害。想知道他们用了哪些神奇的防毒措施呢?快来一起看看吧~
这或许是最广为流传的试毒方法了,古装剧中常常能看到王公贵族使用银针来鉴别食物中是否被下毒。但其实,银针本身并没有识别毒物的功效。这主要是因为古代生产力落后,坏人使用的毒物大多只有一种——砒霜,也就是传说中的“鹤顶红”。那时候的砒霜不纯,其中含有的硫化物会和银器发生反应,使银器迅速变黑,从而得知菜中有毒。
当然如果单靠银针验毒,验完一百多道菜天都要亮了,皇帝还吃啥?所以古代宫廷会用银器盛菜,或是在每道盘菜旁挂一块小银牌,从而防止别人对皇帝下毒。
「古代试毒三件套」
「清·银带盖火锅」
经过银器验毒后,皇帝一般不会马上食用,他们还会先将菜品盛出来一部分,给侍膳太监尝一下,确认没有问题后再进行用膳,称为“尝膳”。当然这么做的目的不是为了让太监替皇上被毒倒,而是让太监通过尝味、嗅觉等来判断食物有无变质或掺毒。不仅是皇帝,有些嫔妃、朝廷重臣也会这样做,来确保自己的安危。
清朝时期,尽管皇帝是九五之尊,皇宫中有五花八门的山珍海味供他选择,但事实上,他们从没好好吃过一顿饭。清宫的祖宗家规规定:“吃菜不许过三匙”,也就是说,皇帝每次吃饭每样菜最多不得超过三口。这根本原因是为了不让别人看出皇帝喜欢吃什么,也就减少了坏人下毒的机会。
如果皇帝对着一道菜连吃三口,他身边的侍膳太监就会高喊一声“撤!”,这道菜就撤下去了,并且之后的十天半个月都不会在餐桌上露面。这样一看皇帝未免太惨,都当上天子了,还不能对自己喜爱的美食大快朵颐。
之前说过,要想对皇帝下毒,那最容易得手的莫过于御膳房中的御厨。所以为了震慑御厨,皇帝们想出了不少法子。清朝时期,御膳房规定每一眼炉灶需要配备三人:一人配菜;一人做菜;一人打杂。这三个人互相监督,御膳房总管也会不定时地前来检查,每道做好的菜旁边还有膳底档簿册,清楚地记载着这个菜是谁做的,这样出现问题后便于追责。
「清乾隆·御膳房膳底档」
——————————————
为了防止别人下毒,皇帝们还会换不同的地方用膳。据文献记载,乾隆帝就曾两天内连换三个地方用膳。毕竟紫禁城那么大,都是皇帝的地盘,他想在哪吃,就在哪吃;想啥时候吃,就啥时候吃。这样刺客要想摸清用膳地点提前埋伏下毒,完全是件碰运气的事。
由此可见,当个皇帝也不容易呀,连好吃好喝都挺困难的。不过因此也说明,刺客想要给皇帝投毒,简直是难比登天啊。以历史上,有明确记载被毒死的皇帝,其实非常少。
现在知道了做皇帝连吃口饭,都这么麻烦,还有多少同学想穿越回去当帝王呢?
——————————————
*文中照片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