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与安生,此时这一面的自己,都是彼时那

《七月与安生》,不管是影版还是剧版,我其实很排斥两个闺蜜爱上同一个男人的故事。这样的故事,同时把友情和爱情变成了一种撕心裂肺的感受。其实不要说爱情没有的道理,就算是爱情没有道理,友情也是可以有道理的。虽然不管是电影也好,小说也好,精彩的一个重要元素就是看其冲突有没有张力。仅就冲突而言,《七月与安生》是成功的。有张力的冲突层出不穷。首先是,七月与安生两个性格截然相反的女孩成为朋友。然后是,七月与安生都喜欢那个叫家明的男生。再则,虽然两人都喜欢,但是七月是明明白白昭告天下一般的喜欢,安生是悄悄地默默地喜欢。再然后,家明偏偏更喜欢安生。最后是,七月和安生面对真正的彼此时会怎样。这些冲突,就是戏剧化,就是看点,就是吸引观众和读者的,带动他们情绪的地方。但是我不喜欢这样的故事。今天提到这部电影和小说,只想说一说安生这个人物。虽然她叫安生,其实她一点也不安生,甚至不够安分。但是她活得很真实,虽然她为了七月,也活得很隐忍,可若抛开她们之间为家明的感情的戏分,单纯论安生这个人,她是相当真实的,从不按规矩办事,真实到都不懂得保护自己。这就是百分百自我的人的样子,真实到来不及隐藏,不想隐藏,自由的自我。她的性格,是对安生这个词的最大挑衅,却也是最强的期盼。按照人成长的规律,这样的安生,成长起来是会受伤的。于是,安生爱上家明后,为了七月,她不得不离开,她的离开,是对安生这种状态的再一次反驳,曾经安生有多自由,离开的安生就有多不自由。强烈的矛盾在安生身上体现,在生活的安生处体现。我们也就明白,单单只是安生这个人物,在她的成长过程中,就充满着自我的矛盾和冲突。慢慢地,安生磨去锋芒,磨去她的桀骜不驯,磨去她的自由自我,来到了真正的安生处。这个安生处的安生,却已不是原来的安生,却又是真正的安生。这样甚至可以说,从前的安生,是安生自己,是原安生。后来的安生,是安生成长了,是真安生。而七月就像安生的B面,当安生是原安生时,七月跟她是相反的,她乖巧听话,符合大人们眼中标准的女孩样子,但是这个样子的七月,却向往原安生的活法。当安生是真安生了,七月又跟她相反了,她开始自由自我,成了原安生的样子。基于这一点,其实也可以认为,在《七月与安生》中,完整的故事其实是安生一个人的故事,七月只是她的B面,是她冲突,是她的平衡。这也就说明了,很多人的人生其实就是这样。我在原我里,是一种样子,在真我里,又是一种样子。我成长的过程,可能就是原我走向真我的过程。没有是非好坏,没有改变,只是在人生经历中开始越来越强烈地对另一个我期盼,相信自己在走往另一个自己的路上。那是自己在跟自己调换,而不是自己改变了。人生漫长,有的人甚至可能都不止一次调换,就拿安生们来说,也许她在做那个像七月的自己一段时间后,她又会觉得还是原安生好,那样的她活得痛快自由,慢慢地,她也会又回到原安生的状态。七月们也是如此,她本来就是安生的B面,当她觉得尝试安生的活法没有曾经的自己好,她也会慢慢地回归。这有点像原来听歌时的倒带。一个人的人生就是自己的一盘磁带,当你正播放A面的曲目时,你就是A面的旋律,当A面的旋律结束了,你就会倒过来听B面的旋律,B面的结束了,你又会倒过来。这样就不难想象,我们自己活在世界上的完整,其实就是由双面构成的,原我和真我,它们同时存在,没有是非好坏,但是少了对方,就是缺失。仔细想想,一个人的一生,一直是按一面活着的,该有多枯燥,似乎也不太可能。不同的是,有的人表达或表现自己的双面时,明显和强烈一点,有的人不动声色,或是不以为然。而我们最该做的,是无论你此时在你的A面还是B面,都好好做自己,因为此时这一面的自己都是那一面自己向往的理由。


转载请注明:http://www.besttga.com/afhhy/8238.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0029241号-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