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末尾,想起了周冬雨和马思纯的电影《七月与安生》,想起可以为了在乎的人而放弃喜欢的人的那个安生。之前已经出了电视剧版的《七月与安生》,但一想起电视剧的冗长,加上自己工作时间紧,一直都没有去看。可能也是没有抱很大期待的缘故。翻拍的电视剧中极少有能超越原始版本的,这个想法可能略有偏见,不过自己还是更怀念以前的经典。七月与安生当年《七月与安生》这部电影的故事,起初还是前一任讲述给我听的,他讲得很仔细、很生动。后来自己去看完了这部电影,被周冬雨和马思纯的演技深深折服。说实话,在写这篇文字的今天,我基本已经忘记了里面的男主的模样,脑海里只是周冬雨和马思纯所演的七月与安生的影子。《七月与安生》原本是一部青春爱情电影,但个人觉得这部影片也更体现了两个女生之间深深的爱,这种爱无关性别、无关年龄、无关地域。七月与安生影片剧本是由著名作家安妮宝贝的同名小说改编的,讲了七月与安生两个女生从年少相识相知,一路走来相互关心、爱护,却又因种种原因相互虐心的故事。电影中演技炸裂的周冬雨和马思纯也因这部作品双双获得第53届金马奖最佳女主角奖,一起被封为“金马影后”。除此之外,影片还获得了最佳导演奖和最佳改编剧本等多项奖项提名,一时间轰动业界。周冬雨和马思纯获金马奖曾经第一遍看这部电影的时候,自己并没有完全看懂和体会到一些细节情感。后来再次回顾的时候,也或许是年龄和经历增长的缘故,竟忍不住泪目,以至于有时候不再敢去看那些太悲伤、感人的故事。13岁的年龄,是每个人懵懂青春的开始。这时候,影片中两个性格迥异的女孩相遇了,一个叫“七月”,一个叫“安生”。安生,这个名字却与这个女生的性格截然相反:影片中的“安生”张扬叛逆、蔑视权威,一点也不安生;七月,让人想起七月份骄阳似火的天气,但是故事里的这个女生却恬静温柔。这种性格与名字矛盾的特意安排,暗示着两个独立的女生,各自内心其实都有着两种不同的人格。七月与安生命运安排让两人相遇并逐渐相惜、相知,似乎有种宿命将她们牵引到一起,让命里包含彼此。乖乖女的七月,在心里十分向往自由自在、张扬洒脱的生活;而自小缺乏完整家庭关爱的安生,却无比羡慕温暖安稳的生活。两人在命里某个时间相遇,而各自性格和向往的差异和互补,恰好让两个女孩在对方的身上看到了彼此,也由此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故事的转变是在两人同时喜欢上了一个男生以后。七月喜欢家明,和家明表白后在一起了。而七月与安生又是要好的朋友,所以三人经常一起游玩。在一次的爬山过程中,家明在山洞中和安生表白了,虽然安生心里也是喜欢家明的。但是为了七月,拒绝了家明。后来安生选择去北京,也是为了躲避家明。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安生更看重的是友情,而不是爱情。整个影片中,安生虽然是一个看起来自由洒脱、放浪不羁的女生,却是一个可以为了在乎的人,放弃自己喜欢的人的单纯善良女生。安生(周冬雨)影片故事更有个令人很感动的场景。有次安生在七月家吃晚饭,在知道七月吃包子只喜欢吃馅儿的时候,自己故意说只喜欢只包子皮儿。这种懂事和善良不禁让人感到心疼。而七月似乎要相对自私一点。其实一开始就知道家明和安生表白了,也知道安生会把家明让给她,但是在安生选择去北京时并没有挽留。而且故事最后,七月和家明结婚时,让他逃婚,只是因为她想要自由自在的生活。自始至终,我都怀疑七月是否真的喜欢家明。七月与家明而在安生的心中,七月一直是那个最重要的人。一个人最终的宿命或许与其原生家庭有着很大的关系。安生自小生活在一个缺爱的家庭,父亲去世,母亲常年不在家,遇到温暖恬静的七月时,她似乎找到了某种港湾。如果不是因为家明的关系,她很想被七月挽留下来。在火车上,安生对着七月喊,如果她让她留下来,她就留下。可是七月没有挽留。安生离开影片中,周冬雨所饰演的安生眼中噙着泪水,有种莫大的凄凉和孤独……而马思纯所饰演的七月,看着安生的火车远去的眼神复杂而意味深长……在火车站的这个场景,两个年轻的演员所表现出的神态、动作和眼神丰富地演绎出了故事情节里那没有诉说出来的复杂情感…….影片故事的最后,安生一个人,带着七月和家明的女儿生活。她没有告诉家明,七月已经死去。而在她心里,七月似乎这一生都会“伴随”着她。而家明,或许只是她生命里的一个过客。为了她与七月之间的友情,这样的安生,可以选择放弃任何一个她喜欢的人。安生(周冬雨饰)现实中,或许没有这样的“七月”与“安生”,也很少有人需要在友情和喜欢的人之间做抉择。假如真要选一个,自己应该会选择友情。你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