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与安生执念到刻骨,终是成了彼此模

情人节看了“七月与安生”。看完以后才发现这部片意外地适合情人节,两个女生之间的感情绝对是友达以上,一体两面互为青春的注解,很难决定要当七月派还是站安生派,有点像美队3那种51:49的感觉。朋友说觉得这出像是女生版的“女朋友男朋友”,但是更烈一点。我则是拿这部跟“阿黛尔的生活”比较,觉得两者同样着重在两个女性之间的情感,地位与价值观的冲突/流动,擅自认定“七”是“蓝”的无性恋版。我觉得大部分人或多或少都能理解安生跟七月,在她们身上找到自己,一生之中也多少有那么几段形影不离的闺密情。但是长大以后,再见面的那一刻,也许是环境使然,或许是际遇各自不同,有些东西就是不一样了。也许某些熟悉的亲密感还在,然而那些相异处已变成一层透明的隔膜,妳可以透过这层膜窥视对方的生活,但看透本质并交心变得极其困难。神奇的是,吵架也许是这种状态的解法。七月与安生的在浴室的吵架戏是我看过有史以来最可怕的那种。尤其是七月,每一句都很可怕:这个世界上除了我,根本没有人爱你。你没有资格让我,除了我,谁愿意跟你当朋友……你所有东西都是我给你的,你跟我抢,你敢吗?安生不敢。在这段关系中,七月认为有能力做出选择的一直是七月,站在高处的也是七月,最亲密的人往往说出口的话最狠毒。紧接着是本作情绪最满的桥段:安生带着眼泪怯懦的吐出一句我们为什么会变成这样,七月狠狠说出你逼我的之后,却蹲下来开始痛哭。除了安生之外,她什么都不剩了,这些年来,安生与七月互相忍让,讨好,她以为安生的一切都是自己给的,但是实际上她空虚地什么都没有。这一刻起,互为光影的两人又正式地只剩彼此了。而这整出戏我最难找到代入感的角色,就是引爆双姝之间冲突的苏家明。为什么把苏家明写得这么个性薄弱,动机不明且这么没有存在感?因为苏家明可以是任何一个人,甚至是任何一件事,苏家明的身上乘载的是安生跟七月之间截然不同的价值观,也是长期的地位不对等,七月爱自己,安生爱着七月,这两种爱都远胜过两人与家明之间的情感。他所扮演的角色是一个催化剂,催化剂是用来加速两个女人之间必然产生的化学反应的,且反应完催化剂质量不变,过程中消耗的又回归原状。于是在这个故事里,全身而退的只有苏家明一人,安生则必须背负七月活下去。论及观影的感受,看完“七月与安生”的那一刻其实是舒服的甚至是释然的。虽然中间好几场惊悚的闺蜜互撕戏码差点把我吓疯,但结局处理起来意外地平静,圆满我觉得编剧安排的三个结局非常厉害,每一个都值得寻思:第一个结局是小说的结局:七月解除婚约之后找到安生,与已经安定下来的安生道别,远走高飞,过上安生曾经过过的日子,两人交换了人生。第二个结局是七月告诉家明的结局:七月生下孩子之后,把孩子交给安生,乖孩子七月决定任性一次追寻自由,离开了。第三个结局是真正的结局,七月死于产后过度失血,安生一个人扶养七月留下来的孩子,把自己活成七月的模样,以七月之名写下两人的种种。最后,三个结局又回归到同一个结局:七月跟安生活成了同一个人。安生是七月,七月即安生,她们再也分不开了。永远不。


转载请注明:http://www.besttga.com/afhpz/8589.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0029241号-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