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马思纯饰)和安生(周冬雨饰)的第一次相识在十三岁,她们一个是特立独行飞扬跋扈的“野孩子”,一个是单纯温婉循规蹈矩的“乖乖女”,从那一年开始,七月和安生几乎形影不离,她是她的光,她是她的影子,直到某一天,一位名为苏家明(李程彬饰)的少年出现在了七月的身边,七月恋爱了。安生决定前往北京讨生活,临别之前,七月意外的发现苏家明贴身带着的玉佩,竟然出现在了安生的衣领里。安生走了,七月和苏家明的恋情持续着,他们考入了同一所大学,约定一毕业就结婚。可是,事情并没有像七月所想象的那样发展,而她和苏家明之间的关系,亦因为安生的归来而产生了新的变数以下大量剧透内容,未观影人群请撤离陈可辛导演说,电影的三个反转其实他一开始是反对的,他觉得观众接受不了这么多次的反转,会把观众弄烦,但是在一个人的试映场中观众都表示非常喜欢这样的处理,于是这个处理被保留下来,事实证明,这样的处理确实成为了电影的一个亮点,而如何在三重反转的情况下还让观众觉得有合理性,很大部分的原因都基于电影前半段埋下的一些细节和线索。在第一个结局里,追求自由的安生嫁给了一个平凡的男人,过上了平淡的生活,而追求安稳的七月却因为家明的逃婚而不得不过上安生向往的流浪人生,这样的结尾其实充满了无奈又充满了必然,他们的结局或许都不是他们意志选择的结果,更多的是为了救赎自我和救赎对方。在第二个结局里,七月变成了勇敢的出逃者,她让家明逃婚,只为自己的出逃有一个合理的借口,医院的楼梯说出安生曾经说过的:“我只是不想把离别弄得太伤感。”安生变成了责任的承担者,她抚养起了七月与家明的孩子,过上了安稳的生活。在这个结局里,七月变成了安生,安生成为了七月,跟第一个结局不同的是,这个结局是主人公自由意志的结局,其实七月从小心里就埋了不安分的种子——第一次见面时俩人砸的消防栓,其实是七月砸下去的,七月所谓的乖巧和听话,只是她懂得如何讨大人开心——“真正聪明的人是不会让别人看出来她聪明的”,七月的这句台词点出这段的中心,而安生,只不过表面追求自由和不羁,她始终没有取下过家明送给她的玉坠,即使换了个链子挂它,她的心中其实一直向往着一个安稳的家。而第三个结局(真正的结局)中,那个在27岁结束生命的人,是七月,所谓的第二个结局只不过是安生编出来骗家明的,这是一个残酷的结局,而七月与安生的关系,正是在这种死亡中得到升华,结尾俩人照镜子的长镜头暗示——安生其实已经变成了七月,她其实是在代替七月活下去。或许是怕这样的结局太过残忍,导演最后还加了一个温暖的结局(其实就是第一个结局)——在安生的小说里,七月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生活着。这样的三重反转在观影过程中必然是一个很好的体验,难得的在于每一个结局都有其合理性而不显得突兀,其实导演最后想表达的还是温暖与美好,不论七月与安生的关系中有多少互相伤害,但最终她们是彼此交融的,谁都离不开谁,身上都带着浓重的对方的影子。甚至可以说,七月与安生,已不再是性格迥异的一对闺蜜,而是一个人性格的两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