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计在于春,自古以来立春是汉族民间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立春之后天气回暖,万物复苏。朱自清先生写道: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 个节气。春回大地,时序轮回,此时此刻彼此问候一声:春天,你好。
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即太阳到达黄经°时。“立”是“开始”的意思,自秦代以来,中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孟春时节的开始。立春节气在每年的2月3—4日左右,年立春节气开始于2月4日5时28分25秒。
1关于立春来源:中国天气网
对立春的理解,古籍《群芳谱》中这样解释:“立,始建也。春气始而建立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节,立,建始也,立夏秋冬同。”
图片来自人民日报
立春,是冬的结束,也是春的起始。经过一冬的蛰伏,春天万物生长、生命勃发,万物复苏。人们的心情也变得愉悦、快乐。《尔雅》中说:“春者,天之和也。又春,喜气也,故生。”
立春这天“阳和起蛰,品物皆春”,过了立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一年四季从此开始了。立春虽然表示春天已经到来,然而冬天的寒冷却未完全消失,冬季积累的寒冰寒气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消融,万物生长的土壤得以暴露,阳气徐徐上升,万物开始生长。
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春是温暖,鸟语花香;春是生长,耕耘播种。而在气候学中,春季是指候(5天为一候)平均气温10℃至22℃的时段。气象学上通常把连续5天日平均气温超过10℃的 天视为春季的开始。
春天意味着风和日暖,鸟语花香,然而立春之时对全国大多数地方来说仅仅是春天的前奏,大多数地区还处在冬季。
从气象上看,二月份真正进入春季的只有华南地区。
我国东北、西北地区清明入春,华北地区春分入春,长江中下游惊蛰入春,西南地区雨水入春,只有华南地区立春可作为春的开始。
2立春节气的气候特点立春后气温回升,春耕大忙季节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陆续开始。立春节气,东亚南支西风急流已开始减弱,隆冬气候已快要结束。但北支西风急流强度和位置基本没有变化,蒙古冷高压和阿留申低压仍然比较强大,大风降温仍是盛行的主要天气。但在强冷空气影响的间隙期,偏南风频数增加,并伴有明显的气温回升过程。立春只是一个立意,之后的“柳色黄金嫩,梨花白雪香”,才是春天物候历程的缩影,而立春之日仍是乍暖还寒。
立春节气的气候特点整体可以概括为:虽气温回升但仍有大风降温。“立春”前下的雪是腊雪,是瑞雪兆丰年;“立春”后下的雪就是春雪,是“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进入立春后,我们依然处在冬天,依然可能会雪花飞舞。皑皑白雪、冰冻三尺之下,青青之力正在孕育、萌动,就要破土而出。
“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立春是一个带着转折色彩的节气,趋势是天气开始回暖,最严寒的时期基本过去,人们已经闻到早春的气息,会明显感觉到白天变长了,太阳也暖和多了,气温、日照、降水开始趋于上升,民间有“立春一日,百草回芽”、“立春一日,水暖三分”、“吃了立春饭,一天暖一天”等说法。
据中央气象台预测,受冷空气影响,3日夜间至4日,南方大部地区仍有4℃左右的降温,吉林、山东、新疆、贵州、云南,会出现小雪或雨夹雪。6日起,气温开始缓慢回升。西南地区东部多阴雨雪天气,累积降水量有3~15毫米;我国其余大部地区降水稀少或无降水。
3立春三候及花信中国传统将立春的十五天分为三候:“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蜇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
一候东风解冻:立春之日“东风解冻”,东方属木,木为火之母,火气温,由此和气娴袅的东风轻抚大地,波起轻摇绿,冻痕销水中。说的是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
再五日蛰虫始振:立春日后五日“蛰虫始振”,“蛰虫”是冬藏之虫,此时冬眠的动物还没有起床,但是已经睡醒了,伸伸懒腰。也就是说立春五日后,蛰居的虫类慢慢在洞中苏醒。
再五日,鱼陟负冰:陟(zhì)是升,鱼因水底暖,感知阳气而上升,冰尚未消融而负冰。“立雪鹤深睡,负冰鱼聚沉”,春气还弱。鱼当盛寒伏水底而遂暖,至正月阳气至,则上游而近冰,故曰负。就是说再过五日,河里的冰开始融化,鱼开始到水面上游动,此时水面上还有没完全融化的碎 ,如同被鱼负着一般浮在水面。
立春到来时“春之使者”迎春花率先开放,樱桃、望春紧随其后。
一候迎春
二候樱桃
三候望春
“风有信,花不误,岁岁如此,永不相负。”每年冬去春来,从小寒到谷雨的8个节气二十四候里,每候都有某种花卉绽蕾开放,带来开花音讯的风候。
4立春农事立春一年端,种地早盘算。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立春时节虽然百草回芽,但也要注意天气变化。严防“倒春寒”及“立春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立春节气时如果气候过于温暖,会使冬小麦提前返青,长出嫩苗,但是该时节气候多变,在北方冷空气影响下,气候有时会突然降到零度以下,会出现倒春寒,返青的冬小麦幼苗甚至会被冻坏,所以立春暖并不利于冬小麦生长。对于南方的早春茶同样也要防止倒春寒。
5立春农俗鞭土牛(也称鞭春牛),起源较早,盛行于唐宋两代。在一些地方,会把土牛或纸牛打碎即打春,争抢土块或纸片,称为抢春,以抢得牛头为吉利。
咬春,立春也有自己的食品,比如萝卜、春饼等,在南方则流行吃春卷。
迎春是立春的重要活动,事先必须做好准备,进行预演,俗称演春。然后,才能正式迎春,目的是把春天和句(gōu)芒神接回来。
其它还有贴春字、窗花、赠春娃等等。
风从东方来,“东方为春,春者,万物之所出也。”东方的生生不息,让春天独有一种蓬勃的生育之气。至此,东风解冻,百草回芽,万物复苏。风水已经转为春消息。6文学中的立春减字木兰花·立春
苏轼(宋)
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
便与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
春幡春胜。一阵春风吹酒醒。
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
立春诗
范成大(南宋)
竹拥溪桥麦盖坡,土牛行处亦笙歌。
曲尘欲暗垂垂柳,酷面初明浅浅波。
日满县前春市合,潮平浦口暮帆多。
春来不饮兼无句,奈此金幡彩胜何。
天净沙·春
白朴(元)
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
杨柳秋千院中。
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
立春
韦庄(唐)
青帝东来日驭迟,暖烟轻逐晓风吹。
罽袍公子樽前觉,锦帐佳人梦里知。
雪圃乍开红菜甲,彩幡新翦绿杨丝。
殷勤为作宜春曲,题向花笺帖绣楣。
立春
杜甫(唐)
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
盘出高门行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
巫峡寒江那对眼,杜陵远客不胜悲。
此身未知归定处,呼儿觅纸一题诗。
立春日
陆游(南宋)
日出风和宿醉醒,山家乐事满系龄。
年丰腊雪经三白,地唆春郊已遍青。
菜细簇花宣薄饼,湖村好景吟难尽。
酒香浮蚁泻长瓶,乞与侯家作画屏。
立春王镃(宋) 泥牛鞭散六街尘,生菜挑来叶叶春。 从此雪消风自软,梅花合让柳条新。“春
朱自清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6地理题中的立春二十四节气是华夏祖先历经千百年的实践创造出来的宝贵科学文化遗产,它能较好地反映季节的变化,为人们的农事活动、衣食住行提供重要参考。该图为二十四节气与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立春”即气温上升,春季开始。立春后气温不断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A.正午太阳高度渐小、日地距离渐近
B.日地距离渐近、地球自转加快
C.正午太阳高度渐大、白昼时间渐长
D.白昼时间渐长、地球自转加快
2.李明同学经过几年的观测发现,“清明”前后,每年的气温、降水、植物生长、动物活动等情况并不完全一致。这说明
A.大气环流不稳定
B.地球公转周期不断变化
C.二十四节气对当地不适用
D.二十四节气不能正确反映季节等的变化
解析:1.气温上升,与太阳辐射有关。从图上可以看出立春节气在冬至以后的信息,调用知识——太阳直射点虽然在南半球,但是已经向北移北,所以一方面是正午太阳高度增加,光照增强;一方面是白昼时间变长,日照时间变长。所以本题选C。
2.本题用排除法,地球公转周期是不变的;二十四节气对当地是适用;二十四节气正确反映季节等的变化。所以“清明”前后,每年的气温、降水、植物生长、动物活动等情况并不完全一致是由于大气环流不稳定,本题选A。
气象学上通常把连续5天日平均气温超过10℃的 天视为春季的开始,图6为某年我国30?N附近各地入春时间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第3、4题。
3.甲地与乙地的入春时间可能分别是
A.2月20日5月15日
B.5月15日2月20日
C.3月18日2月25日
D.2月25日3月18日
4.导致图中各地入春时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①太阳辐射②海陆位置③地形④地表植被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解析:从所给图中经纬网定位,可知甲应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入春时间在图上给出的同纬度地区应最晚。乙处大致在四川盆地,海拔低,再加上周边山地等影响,气温较高一些,所以入春时间比两侧要早一些。四个选项比较应该选B。
2、根据上题可以看出这些地区处于同一纬度,太阳辐射不是主要因素,同纬度温度不同,主要因素应为地形;影响温度的主要因素:太阳辐射、地形、海陆位置、洋流、下垫面因素、人为活动等。地表植被要适应当地的气候,所以地表植被应为区域气候及其它因素的产物,虽然地表植被的多少也可以影响气候,但它不是本设问中的主要因素,所以本题选C。
一年之计在于春
新的一年
改变从当下开始
愿我们
不负自己不负春光
二十四节气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下一节气雨水:2月19日01:17:57
图片来自网络
资料参考自网络
地理蹊
地理爱好者的家园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