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辰溪说唱里的农村新风貌

1月15日,在湖南省辰溪县双溪村,村民在表演“霸王鞭”《颂双溪》。新华社记者陈思汗摄

新华社长沙1月19日电(记者刘芳洲、周勉)一曲悠扬的二胡开场,49岁的双溪村村民文桂仙穿着瑶服,走上舞台唱起了她自编自写的“说唱”。为了自家门口的这台“村晚”,她已经准备了一个多月。

双溪村位于湖南辰溪县黄溪口镇,群山环绕着村庄,瑶、汉两族世代居住于此,村里不少人都喜欢唱歌。与传统山歌不同,文桂仙唱的是集诗歌、音乐、舞蹈为一体的“霸王鞭”,这一形式已成了“村晚”舞台上必不可少的“说唱”节目。

文桂仙是双溪村“村晚”的“五届元老”。在她的带领下,“霸王鞭”常演常新,说变化,唱心声。

“ 扶贫送温饱,幸福生活来得早。”文桂仙挥舞手中的“霸王鞭”,诉说自己的故事。六年前,她的家庭收入微薄,儿子在外读书,一家被列为双溪村的贫困户。

经济上的拮据并没有限制文桂仙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年,双溪村引导青年返乡创业,在村里成立“七姓瑶”乡村旅游公司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合作社的指导与帮扶下,她在自家稻田里养起了稻花鱼。

鱼儿在水稻间自然生长,依托合作社的电商平台,文桂仙没有为销路发过愁。一年后,五百斤稻花鱼一售而空,让文桂仙看到了希望,她主动找到村干部,申请退出贫困户。

1月15日,在湖南省辰溪县双溪村,黄溪口镇山歌协会会员表演情景剧《千织弹纺》。新华社记者陈思汗摄

“村里还有人比我条件更差,好政策应该让他们享受。”文桂仙说,自家的稻花鱼销量逐年上涨,前来体验“田里抓鱼”的游客也络绎不绝。年,稻花鱼卖了多斤,一家的年收入达到5万元。

“年轻有为去创业,引导人民去赚钱。”朴素的十四个字,文桂仙唱的是返乡创业的米海兵带领的合作社和双溪村志愿者工作队。

米海兵一早就忙着为“村晚”布置场地。与他同样身穿“双溪村志愿者”红马甲的村民随处可见,他们为演员化妆,引导观众就座。

年春节,在怀化市工作的米海兵回乡过年时,村停车场正在征地拆迁。他告诉记者:“忙碌了一年回到家,不仅要面临村里的‘问题’,每家每户也都各忙各的,没有了小时候的年味。”

米海兵和同样在外工作的几位儿时伙伴一起商议,在村支两委的支持下,集资为村里修建了一个供村民健身娱乐的运动场,一颗投身家乡建设的种子也从此在他心中种下。

成立合作社、组织志愿者,米海兵干工作风风火火。他们在村里开展样板田种植和稻花鱼、生态猪养殖,又通过网上“微商城”销售瑶乡枕头粽、手工月饼、熏腊肉等传统食品。乡亲们的腰包鼓了,山歌越唱越响,锣鼓越打越热闹。

“唱起双溪美丽村,人民生活向上进。”文桂仙唱的,不只是她一个人的心声。

1月15日,米海兵作为志愿者代表在湖南省辰溪县黄溪口镇双溪村年春节联欢会上表演节目。新华社记者陈思汗摄

志愿者们走进孤寡老人家里,打扫卫生、聊家常;陪在留守儿童身边,辅导作业、关照生活;穿行于小巷田边,捡走垃圾,守护绿色家园……

“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对志愿工作的热情都很高。”米海兵说,志愿者工作队年前办“村晚”,年后办“村运会”,务工返乡的人们也都参与进来,记忆中的年味又回来了。

近两年春节,米海兵还组织部分村民去了湘西芙蓉镇、十八洞村等地旅游参观。“打牌等陋习扭转了,乡亲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他说,今年,他们计划去贵州观摩,村民们也想出省去看看。

传统非遗“茶山号子”和双唢呐交相呼应,情景剧《千织弹纺》和《打鼓插田》还原瑶乡生活,《颂双溪》与《新时代六尺巷》唱出百姓的心里话。“村晚”的舞台热闹非凡,村民们仿佛看到了这一年的喜悦与收获。

文桂仙对生活充满期待:期待过年的团聚,期待来年的丰收,期待下一年写一首新的“霸王鞭”。她说:“我想用歌词,唱出幸福生活。”




转载请注明:http://www.besttga.com/afhzp/3623.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0029241号-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