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城流传千古典故霞庄狗与牧羊人

千年古村霞庄村培养出来的好多出类拔萃的人才,也流传出好多脍炙人口的传说与典故。关于“文风村”——霞庄的典故和传说,“霞庄狗看告示”、“牧羊人授课,震惊乡绅”就是其中流传范围最为广泛的二则。

霞庄村王家祠

“霞庄狗看告示”:在明清时期,霞庄是黎城县北部地区通往县城的交通要道,日间行人穿街而过,络绎不绝。历史上霞庄因读书人多,不论大事小事,喜欢张贴告示,甚至小孩夜哭也要贴一张“天皇皇、地皇皇,我家有个夜哭郎,路人君子念一遍,保我小儿得安康”。清嘉庆年间,首户王思元家,公子写好告示,交给长工去贴,长工手端浆糊出门,户主的一条狗也跟着长工出去,长工在庙街墙上抹浆糊贴告示,当时狗也在跟前抬着头看长工抹浆糊贴告示,适逢路人看到此情景,竟误认为狗也在看告示。奇闻一时兴起,传言狗也识文断字,还能看告示。从此“霞庄狗看告示”的奇闻流传至今。

霞庄古街一角

“牧羊人授课,震惊乡绅”:光绪末年廪生王培,放牧到潞城县潞河村,身着牧羊人装束,身带“四书五经”,出牧后,羊在一边吃草,自己专心读书,手不释卷。在此期间与该村教员王歧(霞庄人)常在一起谈书论经,当地乡绅知道后,认为先生和牧羊人混在一起,有失体统,不务正业。某日,几位乡绅来到学校,恰遇先生和牧羊人一起聊天,乡绅们见此情景极为不满。先生体察到乡绅们的情绪后,假称自己身体不适,让王培代为授课,王培并不推托,牧羊鞭放在桌上,展卷开讲,拆字解意,深入浅出,才华横溢,授艺非凡。在场的几位乡绅无不面露惊讶,问道:“先生贵府在何处?”王培答曰:“霞庄牧羊人王培是也。”乡绅们惊叹道:“霞庄‘文风村’果然名不虚传,牧羊人亦如此悉读经书,果真是‘染缸里无有白布’啊!”

深街小巷丁字

环境卫生霞庄人历代重视环境卫生,在全县是很出名的。户外街巷整洁,皆堆放于家舍地基或肥场,积成肥料。男人们每天早晨起床后,喂上牲口,担完水,打扫院落和街道(邻舍之间相互连接,不留空档),而后再用早餐,这已形成村风。男人有事外出,妇女饭后补之。战争年代除避敌转移外出,亦从无间断。外乡人初次来霞庄,误认为定有喜庆大事,其实不然,这就是霞庄村风和农村精神文明的具体体现。

村北街巷

在语言礼貌上,不仅男人见面注意礼貌,皆有尊称,遇到邻舍亲戚或外乡熟人,亦要主动打招呼,以示亲切。妇女过门后“目需耳染”受文化礼教和村风的影响,除相互有尊称外,举止言语文雅条理,如早年村中李凤与他人吵嘴:“你若好告状,我也不怯;你若好吃醋,我也不嫌酸。”在骂声中无不可入耳的话,被传佳话,反映了霞庄妇女亦具有相当文化修养。

霞庄文化村

经商学艺霞庄人历代任教者多是个特点,为官者也是管育者多于其他,如训导、儒学正堂等。除此之外,经商学艺,民时期经商者近60人,占全村人口数的7%。改革开放以来,在经商打工的已达人,学艺者霞庄历有谚云:“家有千顷地,不如随身带手艺。”(胡立成根据有关资料编辑而成)




转载请注明:http://www.besttga.com/afhzp/3797.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0029241号-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