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国潮、国漫、汉服走入大众视野后,近期,讲述一代京剧名伶商细蕊与爱国商人程凤台携手与残酷命运抗争故事的《鬓边不是海棠红》,引发了网友对国粹的热议。
该剧自首播当日爱奇艺站内热度值破大关,开播日五个热搜同时登上新浪微博热搜榜。随着剧情发展,其豆瓣评分从6.9升至7.5。部分网友对国粹的好奇和兴趣,从剧里一直延伸到生活中,该剧的彩妆、珠钗、耳饰等介绍在短视频平台颇受欢迎。
“国潮的兴起近几年可见一斑,我们一直在持续输出投射文化自信的内容。《鬓边不是海棠红》不仅有国粹京剧,还涉及类似‘样式雷’的技艺、老北京天桥文化等传统文化生态,是很难得的。”从创作之初,总制片人戴莹就坚信,年轻人会喜欢这部剧。
制作精良
《鬓边不是海棠红》改编自水如天儿的同名网络小说,依托网络流行小说改编的作品固然拥有粉丝基础,但也无法避免影视化改编中的难题。
戴莹告诉 财经记者,改编过程中人物关系比较难处理,因为原著的特定类型,最终就捋清了以程凤台为中心,和范湘儿的家庭关系以及和商细蕊的英雄相惜,并完善了后者的梨园关系谱。
在表达方式上,原著更注重人物情感,而情节冲突和主线方面相对较弱,影视化改编就需要将结构比较松散的文学表达转化为线性的事件推进,在尽可能保留原著气质的基础上,将笔墨放在人物上,用一个个精彩的人物串联出民国众生相。
有评论认为,《鬓边不是海棠红》人物设定十分具有张力,一个是京剧名伶,一个是爱国热血商人,程凤台从不了解京剧到观察京剧、欣赏京剧、品味京剧,与此同时,伴随战乱四起,商细蕊和程凤台继承与发展京剧的同时,投身革命保家卫国。
但并不是每一个国粹+流行剧集的组合,都能让古老的京剧艺术进入年轻观众的视野中。
自年起,以戏曲为题材的电视剧并不多,观众耳熟能详的也仅有两部,年上映的《霸王别姬》和年上映的《梅兰芳》,均由陈凯歌执导。其他影视剧因制作成本有限等原因,即便评分不低,也多被淹没。用 制片人王璐的话说,“京剧元素的电视剧内涵很深,就因为是国粹,博大精深,懂的人多,稍有不慎就容易挨骂。”
近几年,博物馆、汉服、国风收获一批拥趸,厚重的传统文化借助移动互联网的平台与方式,与年轻人对话,这样的大环境中,年轻人对包括京剧在内的国粹产生兴趣,但关键是寻找彼此之间对话的方式。
“无论戏曲还是戏剧,都离不开人物和故事,只要牢牢抓住人物和故事的精彩度这个准则,再加上传统文化元素的加持,此类内容会很可期。”戴莹认为,这就要求创作者抱以匠心,能够让一切看似久远的器物、人物鲜活起来。
无论是服装化妆道具,还是戏曲呈现,《鬓边不是海棠红》都求教于专业人士。为了让细节尽可能专业,主创请到了梨园泰斗毕谷云先生与 青年京剧演员尹俊、牟元迪全程指导。
除了演员在京剧表演上的动作、眼神、肢体到位外,剧中民国时期的独特潮流也引发了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