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丨非遗文化巧联姻欢天喜地迎

有人去过北京中科医院 http://m.39.net/pf/a_5131641.html

1月18日,20多名“地蹦子”“霸王鞭”等非遗文化爱好者齐聚在市文化馆内,同台排演了一场名叫“欢天喜地”的舞蹈节目。这是我市创新传承非遗文化方式的一项举措,也是文化惠民的重要内容。

董金梅从小就喜欢民族舞蹈,退休后担任了市市民艺术学校舞蹈队队长,市文化馆邀请舞蹈队参与非遗文化传承展演,董金梅与队友们欣然应邀。

市市民艺术学校舞蹈队队长董金梅说:“因为文化馆也给我们这个平台,秧歌子、地蹦子、霸王鞭团队,我就义不容辞地接受下来。这种类型的能接地气,接近老百姓的东西传达出来,我觉得特别特别高兴,跳出来又是不一样的感觉。”

为使传承和演出效果双得,董金梅和队友们排练的舞蹈“欢天喜地”在保留了省级非遗项目“地蹦子”和市级非遗项目“霸王鞭”精髓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编排,整个节目喜庆热闹,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彰显嘉峪关人民淳朴敦厚、率直豪迈的性格。

市市民艺术学校舞蹈队队长董金梅说:“最原始的那种老百姓喜悦传达方式,尤其在逢年过节,高兴的时候,以各种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喜悦之情。祈福、祝福,包括把自己的内心的那种喜悦表达出来,所以用这种地蹦子、秧歌子,还有霸王鞭这种方式表现出来,这也是我们非遗文化的传承。”

由于集非遗文化、社火、迎新春等内容为一体,该节目应邀参加甘肃省广播电视总台《大戏台》“多彩甘肃”系列栏目,计划在春节期间播出。该节目还会参与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年“文化进万家——视频直播家乡年”主题活动,让人民群众在疫情常态化防控背景下感受浓厚的年味。

市市民艺术学校舞蹈队副队长尚莉说:“我们把这种文化发扬光大,走进社会、走进人民群众之间,让大家了解一下霸王鞭和地蹦子的历史。”

市市民艺术学校舞蹈队队长董金梅说:“只要有机会,我们可能就在田间地头、街头巷道,我们就去给它留上,跳上,蹦上,把这个高兴喜悦气氛传承(播)出去。”(记者:李高宁周桐吴鹏)

作者/来源:大西北消息速览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转载请注明:http://www.besttga.com/afhzp/5867.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0029241号-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