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与安生女孩子总是要受苦的

《七月与安生》,剧情其实狗血,两女爱一男,也不知安生哪里来的痴迷,因为与男主一个眼神,期间颠沛流离,竟是念念不忘了七年,还有七月后来生孩子的大出血剧情需要而突发性制造的死亡,天翻地覆的反转,又陷入主角死亡的套路。但是这部电影好多地方依然让我流泪了,它不再设计多么浪漫的情节,紧紧贴合的是女孩子长大后的两个抉择,安定和流浪。每个安定的人都有一颗想要外出流浪的心,而每一个流浪者的姑娘也想要一个温暖稳定的归宿。我们可能是七月也可能是安生,又或者并没有明确的界限,我们可能同时拥有七月的生活环境和安生的一颗漂流不羁,叛逆不安分的心,亦或是和安生一般漂泊流离却如七月般温婉沉着的性格。环境、经历、性格,所有的两面排列组合,每一个女孩总会在其间找到自己。我们有什么可以分享的,又有什么是不能分享的?七月的妈妈的一句话让人心悸,女孩子这辈子总是要受苦的,从电影开头就有提到,电影末尾安生离家的时候再次提及,似乎被刻进了所有女孩子的宿命。细想来觉得这句话真是真理。女性的一生离不开爱人,逃不脱爱情,而爱,可以带给人勇气、力量和幸福感,也会带给人无尽的伤害,而爱情的另一半是男人。我们什么都可以分享,唯独爱人不可以,你若要抢走我的爱人,我宁可失去你。当友情和爱情面临抉择,甚至爱情和亲情面临抉择的时候,女人所选择的往往是爱情,这也是女孩子这辈子受苦的根源。我们可能容易接受女孩子这辈子要受苦这个结论,运用归纳推理的方法,因为周围千千万万的女孩子,还有女孩子成长以后的女人、母亲、妻子,她们都多多少少在受苦,所以乍一看到竟要奉为真理,也不愿意去深究原因,女人为什么受苦?说到底这句话其实多多少少透着女人的自怨自怜。读过一本书,从男性视角看问题,男人们从来不会想自己这辈子是不是受苦,因为社会赋予男性的义务就是承担家庭的责任,必须任劳任怨,顶天立地,为一个家庭遮风挡雨。所以男人的苦是不可说的,一旦说出就变成了软弱,变成了难当重任,没有男人愿意因为自己的没出息而叫苦不迭,即便是觉得苦,他们可以推卸责任,可以逃避,但是不会说我这辈子真是在受苦啊,男人不能示弱,毕竟没有男人愿意承认自己是个软蛋。而女人总是把苦挂在嘴边上,生孩子苦,料理家务苦,与亲戚周旋苦,在职场打拼苦,男人的存在让这种关于苦的抱怨有了听众,诉苦也成了女人祈求怜爱的手段,因为有了依靠有了指望,所以认为自己承担的一切都是受苦。因为是女人,认定了自己是柔弱的需要被保护的,所以天生是不该吃苦的,即使承受了苦也是因为男人,而女人离不开爱情,男人可以给她们爱情,给她们依靠,为了满足这种摆脱不了的需要,所以女孩子这辈子总是要受苦的。如此推论,女人的受苦似乎成了自己强加给自己伪命题。因为离不开依靠着男人所以觉得苦,因为有希冀而不得反而更苦了,所以有没有一个可以依靠的能给予安全感给以精神和经济上的双重支柱的男人似乎成了衡量一个女人此生是否幸福的唯一标准。说到底,这个命题的前提还是女人生来便是男人的附庸,像是宿命,从亚当拿出来一根肋骨造就夏娃开始。可是,事实真的是如此吗?女性和男性同是社会重要的角色,唯独性别不同,是生来平等的生命,现代社会,我们一同上小学中学大学,在找工作的时候共同竞争职位,没有比男性少付出任何,为什么一旦接触爱情、步入婚姻就自动变为男性的附庸?所以,苦或者不苦在于女性看待自己的态度和选择,无论做什么把希望寄托于他人,总是会像无根的浮萍,而找到自己站立的土壤,有看风景的心境,又能有多么苦呢?想通了看开了,别太纠结于别人为什么不爱自己,学会自己去爱自己,似乎也没那么苦了。电影的结尾,男主角抽离了两个人的生活,在七月最孤独无依的时候想到的人还是安生,七月死后在死亡通知书上签字的人是安生。爱情是世界上最能够轻易摧毁一个女人的一切的东西,而且总爱在关键时刻退场,而友情在平日里和风细雨,润物无声,却在你需要的时刻从不缺席。


转载请注明:http://www.besttga.com/afhzp/8111.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0029241号-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