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与安生中做朋友的最高境界,是做彼

我们当下活成的样子都并非本心最想要,或个性最适合的样子。就像七月走上流浪之路后,才发现在路上是自己更适合的生活样子。人们难得有七月和安生这样的因缘去改变生活现状,将生活过成自己心里的样子。我们有时总会问友情和爱情的分量孰轻孰重?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的答案,回答也都是因人而异的。但七月和安生显然选择了友情。在经历了分享爱情给友情带来危机的教训后,两人终究选择坚守友情。人们都是七月和安生。因为人们内心里总有自己的另一个样子。就像周冬雨在第53届金马奖上说的获奖感言一样:“七月和安生其实就是一个人,对面的世界里走来一个反叛不羁的女孩,她叫安生。安生其实并不安生,安生的反义词是七月,安生的同义词——也是七月。”李安生和林七月的故事从十三岁就开始了。年少时两小无猜,在两个人的小世界里:你拥有我,我拥有你。每个人的年少往事都将是成人之后的泡沫,现实和回忆,现在和曾经,总是隔着岁月、隔着厚重的墙、隔着银河。简单的相遇和厚重的友情,幸福在她们的心里蔓延着,她们不知道天下有多大、自由有多远,在远离成人的世界里各自分享着彼此的小秘密、互相取暖。那时候安生是七月的安生,七月是安生的七月。太阳的颜色仍然按照规律在每一天沉默地变换着,时光也慢不下来一不小心就走到了十八岁。十八岁的美好里,总是裹挟着心动、羞涩和跃跃欲试,七月在安生那里学会勇敢,安生在心里为七月保驾护航。两个人的十八岁开始有了分叉口,也许是因为苏家明的出现,也许苏家明仅仅是个陪衬。不管有没有他,十八岁以后的安生和十八岁以后的七月总是要各自长大,总是要走出不一样的道路,捆绑和束缚总是把两个人的小世界变的荒凉,她们还需要看更多的风景,就注定会离别。火车站里的火车还在奔跑,七月站在安生所乘火车的车窗外,苏家明从小到大一直佩戴的饰物在安生的脖子里来回摇晃;“如果你留下我的话,我就会留下来。”安生如是说。七月的心从他们三人一起去爬山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变的坚硬了吧,“恨”可能就已经在心里悄悄地发芽了。安生在外流浪,七月安稳过活。两个人在信件上你来我往,各自在自己的世界闯荡。安生的不羁和自我,那么的个性鲜明,其实内心脆弱得要命。她的假装和小心翼翼,七月都能看破却从不说破。七月的乖巧和安分,那么的敏感压抑,其实内心非常叛逆,她感叹两个人怎么那么爱装,还说最聪明的人从不会让别人觉得他聪明,她明白所有却假装什么都看不到的样子,明明是假洒脱还不肯承认自己爱自由。故事的每个节点和转弯都细腻的恰到好处,每个细节让人沉浸其中感受着小女生的小情绪和小心思,其实女生是很简单的动物,她们是靠感觉活着的:安生和七月在一起的时候仍可以谈谈心事,彼此告别的时候总有一个满怀不舍、一个去意已决。安生是爱七月的:她在苏家明出现以后选择了离开,这难道不是对友爱的妥协么?她表达的爱更鲜明。七月也是爱安生的:她懂得安生的妥协,懂得进懂得退,懂得假装一切没发生其实内心早已洞察一切。她一直在等、一直在证明:安生是否爱她?苏家明是否爱她?敏感的内心把朋友和恋人的行为都给放大,她的爱隐忍、含蓄又沉重。13岁到27岁的世界里,兜兜转转的故事。这个电影里没有男主角。只有两个女主角,两个人的猜疑、怨恨,其实是因为怕你过得比我好,又怕你过得不好。她们性格的互补在一开始就注定了以后人生互换:安生活成了七月,七月活成了安生。27岁的七月死了。其实27岁的安生也已经死了。安生平稳的活着,其实活下来的也是七月。七月曾经对安生说过:“我恨过你,可是我只有你。”从开始到结束,大大的世界里还是两个人:七月的安生和安生的七月,只不过长大了的她们各自有了各自的性格,捆绑在一起的两个人最终活成了一个。朋友的最高境界,不过是做彼此的唯一。可是这样的代价,没有人能付得起。因此唯一只出现在小说里、电影中,一味地强调唯一只会让感情变得密不透风甚至狭隘。在现实中,用心的经营每一个真心朋友,放过别人也放过自己,懂得洁身自好也懂得宽以待人。世界之大,海角天涯。让心以梦为马,四海为家。你看过这部电影吗?有和感悟欢迎留言评论!七月与安生:安妮宝贝作品漫画本京东¥62购买已下架


转载请注明:http://www.besttga.com/afhzp/8576.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0029241号-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