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说好女不观灯好男不鞭春,鞭春到底是

“好女不观灯、好男不鞭春”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一条俗语。

好女不观灯是指古时候一个好女人是不会去看灯会的。那时候的女子,特别是待嫁闺中的女子是不能轻易出门示人的,看灯会也好,听戏也罢,都是人挤人,人员杂乱。古人讲究“男女授受不亲”,所以女孩子一定不会出现在这种热闹的场合,这是典型的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

“好女不观灯”在现代人看来是一种比较落后的思想,但“好男不鞭春”却蕴含着一种过人的智慧。

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什么叫做“鞭春”。

我国是以农业立国的,农耕就是社会生活的命脉,历朝历代上到帝王,下到百姓都非常重视农业生产。

从秦朝开始人们就将“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春季在人们的心中是希望、生长和温暖的象征,也是一年农耕的开始。立春是二十四节气里面的第一个节气,在民间则习惯称为“打春”。

“鞭春”在民间也被称为“鞭春牛”、“唱春牛”、“跳春牛”,这个古老的习俗从周代就已经开始出现了。在高承《事物纪原》之中记载:“周公始制立春土牛,盖出土牛以示农耕早晚。”

周天子为了迎接立春,在前三天就已经开始斋戒,立春当天要率领三公九卿前往东方八里之郊去迎接春天。

《汉书》之中记载,在立春甜党,百官们都要穿着青衣,“拖土牛耕人于门外,以示兆民。”鞭春牛在民间不仅仅有迎春的意义,还有一定的巫术意义,每次鞭春牛之后,百姓们都会将彩泥抢回家中,洒在田地之中或者牛栏里面,以祝福来年的丰收。

订阅解锁TA的全部专属内容


转载请注明:http://www.besttga.com/afhzp/8808.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0029241号-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