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溪县城今年不搞春晚,但把春晚“下放”到23个乡村中,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让全县的乡村,村村都有春晚,让老百姓茶余饭后有节目可欣赏,让老百姓的精神文明更加丰富。而辰溪县黄溪口镇双溪村的春晚丰富有特色,一不小心就在央视“广告”37秒时间,全国多少乡村啊,能在央视报道的那可不是一般的叼啦!
本期照片提供:曾晶、张晓玲、李满君
双溪村村民
双溪村综合服务中心
双溪村春晚节目大部分由村民自编出来的,主要节目有茶山号子、阳戏、双唢呐、打鱼鼓、霸王鞭、社塘木偶戏等等。在各路春晚争奇斗艳的今天,双溪村的春晚,宛如一股清流,无需刻意打磨,凭借原汁原味的乡土节目,就能唤起全国观众们的共鸣。
来自辰溪电视台报道视频双溪村自编舞蹈瑶乡霸王鞭《颂双溪》
双溪村特色民俗表演山歌表演唱《千织弹纺》
舞蹈《瑶乡打硪》
辰溪县黄溪口镇双溪村地处瑶乡腹地,是黄溪口目前非常有代表性的传统村落,这里是瑶族的一个分支——七姓瑶地区,七姓瑶是中国最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村里至今还保存有沿溪古风水林、四官庙、千年古柏、风雨桥和将军菩萨神像、古巷遗存以及米氏四合院老宅等,双溪人用自己智慧创造了独特而丰富的七姓瑶文化,并形成了民族民俗文化体系,洋溢着浓郁的民情民风和乡土气息。
重头戏:打糍粑
双溪村打糍粑是特色,与其他地方不同,糍款和糍槌不同,瑶乡双溪村的糍款是木制长型,糍槌是T字型。而其他糍款是圆形石头材料,糍槌是长木棒型。还有一个用脚踩糍粑这种形式的习俗也很独特。其他地方用手捻。
这是瑶乡以外的打糍粑工具,发现有什么不同吗?
瑶乡姑娘将打好的糍粑拿上来“捏包子”
把“捏好的包子”沾上油,防止粘连
打糍粑的一环“捏包子”
将压平的年糍粑一块块放好,旁边的瑶乡姑娘跟着节奏踩糍粑
将洗干净的两个木板盖好后,瑶乡姑娘们穿着瑶服,跟着节奏感一起跳,将糍粑踩平。这种独特的踩糍粑仅此才有!
将踩好的糍粑放在筲箕里
多余的放在圆桌上冷却
农村文化
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繁荣发展农村文化
对于活跃农民群众生活
提高农民整体素质
构建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
双溪村迎合群众需求
大力发展乡村本土文化
不仅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
更增强了村里和谐团结向上的氛围
烧糍粑
年糍粑的吃法很多,可以烧吃、煎吃、煮吃甚至生吃。小编最喜欢烧糍粑吃。煮的煎的不如烧的,烧着吃 吃,我们平时说的烧糍粑其实就是放火边烧烤,这种吃法最过瘾。
蒿菜糍粑
看完这么多糍粑,流口水了吗?高端的食材,往往只需要最简单的烹饪!
高粱糍粑
“绿豆子”糍粑
包点酸菜
隔着屏幕已经闻着香味了
辰溪在外的老乡们
今年回家吃糍粑吗?
辰溪生活圈征稿提示:
1、“辰溪生活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