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俗称“过年”,原名“元旦”,“元”的本意为“头”,后引申为“开始”,因为这一天是一年的头一天,春季的头一天,正月的头一天,所以称为“三元”;因为这一天还是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称“三朝”;又因为它是 个朔日,所以又称“元朔”。正月初一还有上日、正朝、三朔、三始等别称,意即正月初一是年、月、日三者的开始。因此,这一天是春节庆祝中最隆重的一天。
辛亥革命之后,将西历1月1日定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新中国成立之后,保留了这一做法。因此,春节作为农历新年是比较新的说法。
在凤翔村人的观念中,一年中最“大”的日子有两天,一天是“立春”,另一天就是正月初一。正月初一要吃元宵,在家拜祖先和老人,要压岁钱。
正月初一的规矩很多,不能扫地、不能杀生、不能洗衣服、不能随便去串门,尤其是女性不能随便跑到别人家,否则主人家会不高兴。大人会半开玩笑地告诉小孩,如果今天去别人家,那么他们家会拿早上的元宵粘在额头上,以此“吓唬”小孩。随着社会的发展,有的人家并不是那么在意这个规矩。
初一早上天还未亮时,就有人去村边抢头水,以 舀到清水为吉祥。取水回家烧开,用事先准备好的米花加红糖及姜片、核桃仁,冲水泡制成茶,拿托盘敬送给长辈,奉上“过年好”“新春快乐”等吉言。据说喝了头水,这一年就平安快乐,顺心如意。
这天还有精彩的文艺演出,节目有白族的霸王鞭、纳西族舞蹈、彝族舞蹈、还有京剧、小品等节目,以喜庆的方式来迎接新的一年。表演主要是以娱乐为主,大家觉得给乡亲们带来欢乐才是最主要的。
凤翔村是凤羽镇的中心,从大年初一开始,很多其他村的人也会来凤翔村闲逛,也称赶集。
小孩子们穿上新衣服,高高兴兴地逛街买零食和玩具。春节是非常喜庆的节日,即使小孩做错了事情,大人一般也尽量避免在这期间批评他,以免打破喜庆的气氛。
资料来源:《中国白族村落影像文化志:凤翔村》、《守望精神家园:中国白族节日文化》,图片来源网络,部分内容来源央视新闻、网络
编辑:张辉罗丹梨陈琳玲值周:胡亚玲主编:李胜总编:罗宗雄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