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安宁市十三五民族文化传承保护成效

在“十三五”期间,昆明安宁市加强民族团结工作,积极开展民族文化传承保护,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形成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民族团结进步和民族文化繁荣的良好局面。

一是项目资金有保障。在年至年期间,安宁市每年均安排民族文化传承保护项目资金,且民族文化建设项目个数和投入资金总量上均呈递增趋势,从年3个项目25万元,到年15个项目万元。资金的投入为民族文化传承保护起到了基础性的保障作用。二是阵地建设有成效。为留住民族历史记忆,传承 民族文化,安宁市以世居民族文化为主题,积极推进民族文化展览馆建设。在“十三五”期间,先后建成梨园村彝族文化展览馆、赵庄彝族文化展览馆、桥头白族文化陈列室、册峨白族文化室和权甫苗族文化传习馆。截止目前,安宁市的民族文化展览馆有彝族主题2个、白族主题2个、苗族主题2个,世居少数民族覆盖率达75%。三是活动开展有成绩。在“十三五”期间,安宁市继续组织各民族群众开展各类民族文化活动,包括中华传统节日、各民族传统节日、民族传统体育等。活动开展不仅丰富了民族文化生活,而且推动全市民族文化工作水平不断提高。四是文化建设有成果。在“十三五”期间,安宁市通过开展民族文化培训、重点项目培育、重点人才培养等方式,推动民族文化发展,促进民族文化成果提升。在过去五年中,组织民族语言文字培训3期,开展民族刺绣培训2期,共余人参加;重点打造民族文化项目4个:彝族镰钾舞、白族霸王鞭、苗族芦笙和密马龙苗族合唱团在传承中发展,成为民族文化活的载体。五是未来发展有奔头。在过去五年中,安宁市民族文化发展的成绩是在“十三五”规划的指导下取得的。目前,安宁市正在认真编制民族文化发展“十四五”规划。未来五年,安宁市将以常态化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为主线,进一步推动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工作,使民族文化在新时代迸发新活力、展现新风采。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besttga.com/afhzz/3201.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0029241号-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