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盛开和谐花桥头居民

走进太平街道桥头社区,一股浓郁的民族团结和谐之风扑面而来,沿路的宣传标语、整洁的社区环境,还有那 白族文化元素的村史陈列馆,馆内陈列的一幅幅新老图片无不述说着“民族团结携手奋斗、共同繁荣奔小康”的“桥头故事”。

悠悠茶马古道上的桥头社区,驻守交通要塞,来到这里的人民历来不乏进取拼搏之志。发展至今,户名居民中,有白、彝、布依、回、壮、纳西等少数民族人,占总人口数的49.53%,是实打实的多民族聚居地。其中,桥头居民小组居民以白族为主,白族占小组总人口的59%,是一个白族世居的村庄。

年,因杭瑞高速、铁路枢纽改扩建等国家重点工程建设规划,桥头首当其冲面临整村搬迁。面对诸多困难,桥头社区党总支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讲政治、聚民心,实行居民小组整村搬迁,逐步完善生产生活设施,民族团结局面日趋稳定。

近年来,桥头社区党总支坚持党建与民族团结协同发展,以党建引领、党员带头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积极贯彻党的少数民族政策,筑牢了民族团结和谐的政治基础。桥头实行了紧跟新城开发建设步伐,服务好落地大项目,做强社区经济;贯彻落实惠民利民政策,加强民生工程落实;搭建失地农民劳动力转移帮扶平台“三步走”战略,逐步实现整村搬迁后居民安居乐业。其中,社区贯彻落实有社会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二次医疗报销50%等14项民生系列政策,每年惠及余人次(少数民族余人),补助金额高达万元以上,居民享受了服务均等化。社区牵头组建人力资源公司,转移剩余劳动力余人,其中少数民族人。截至年末,桥头社区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元,年均增长5.5%,居民民生福祉持续改善。

与此同时,社区将建立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提上日程,着手搭建多个平台,建立创建的长效机制。将党的民族政策、民族工作相关资料放到为民服务窗口、云岭先锋手机APP等平台,把宣传教育工作做到党员、团员、居民的全覆盖。

桥头在村庄建设中也注重保留民族特色的开发建设,依托现有民族文化底蕴,深入挖掘和发扬白族为主的村寨民族特色。社区有一座由居民自发捐建的村史陈列馆,传统白族建筑的“三坊一照壁”,石屏、彩画、飞檐古色古香。馆内设置白族文化村史陈列室、党员活动室、老年活动中心、农家书屋等。陈列室内里村民捐赠的老照片、传统农具、生活用具、传统服装,追根溯源,展示桥头的昨天和未来。还承担了党的民族政策宣传教育阵地,社区会议室、居民文艺文化活动阵地、居民红白喜事宴会厅等诸多功能,是社区“人气”最旺的地方。

在桥头活跃着一支以21名年轻党员为主的“筑善志愿服务队”,他们认领包保村内主干道、绿化带、垃圾房等绿化卫生管理整治,公开悬挂党员责任区标识全面提升环境质量,并积极帮扶孤寡老人、失 庭,目前,已有多人次参与到“筑善行动”中。

社区里推行多年的“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也备受大家珍视,人人争当文明星、和谐星,邻里相处和谐,遇事多退一步,言语多加谦让,关系融洽了,纷争也就少了,以前每年社区干部都要调解大量纠纷,现如今一年到头也没几桩调解案子。

社区居民还组建了7支表演队伍,编排了《千人霸王鞭》《舞龙灯》等白族舞蹈及花灯节目,将身边团结进步示范的先进模范故事,用故事、小品、歌舞剧来演绎包装,每年在传统节日与系列活动中大展身手,呈现了多民族共同参与,发扬传承传统民族文化的良好氛围。

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一主题,社区通过经年累月的工作,以春风化雨的情谊,融合了各民族居民的心,现在,他们都拥有一个共同的身份那就是——桥头人。桥头社区也成为了云南省、昆明市、安宁市三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

如今,桥头社区又启动了云南省 家白族文化特色的居家养老服务站建设,建成后的居家养老服务站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完善的服务设施,能满足名以上各族群众对养老服务的需求。并筹建现代新型民族培训基地,开设白族历史文化、语言、白族刺绣、扎染等培训,设立产业发展互助资金,培育传统特色产业。计划研究成立白族文化传承协(学)会,为年轻人学习、传承白族文化提供平台,打造民族语言文化传承教育工程,推动民族文化品牌的提升、打造、传播和推广。




转载请注明:http://www.besttga.com/afhzz/3253.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0029241号-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