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身军装,
一世军魂。
10年军旅情,
滴滴铭心间!
年初夏,21岁,我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云南昆明部队(铁道兵 师)。
非常巧合的是我父親陈惠群亦曾在铁一师任连指导员,那时铁一师的代号是部队。
待到年我脱下军装的时候,铁一师的代号已改为部队。
▼年5月底,我离开部队后与高丽辉战友上庐山
铁一师的师部大院座落在昆明市龙翔街。在当初人们的眼里,大院两栋三层灰色砖墙楼房非常高大,前一栋是政治部和后勤部,后一栋是司令部。两栋大楼左侧是一栋很长很宽的两层楼宿舍。院子里松柏高大林立,环境极其幽静。
谁穿上军装都好看!
当我一穿上新军装,正在招待所的政治部倪干事见到我立马笑着竖起大姆指:小陈真漂亮!
穿上军装的 个星期天,我急忙去新建设相馆拍了两张相片:一张半身;一张全身。非常后悔的是照相时没把发给我的那把五四式 别在腰上,脚上又不伦不类地穿着一双从家乡带来的自以为很漂亮的塑料凉鞋。
穿上军装后身份地位就变了。因为我是四个口袋的,每每进出师部大院大门,警卫员便啪地两脚一拼,立正、敬礼!而我每当临近大门大约30多米的时候,停止与他人并肩行走和说笑,扶平衣帽,准备向警卫员严肃地在行进中回以军礼!
21岁,女军官,别说路人羡慕,我自己也深深感到无比光荣!
从学校到军队,部队必定送你先去锻炼和体验生活。
到部队不久,首长安排我们几位刚从大中专院校毕业分配来的同志去昆明近郊一个隧道锻炼。当时与我同去锻炼的有师后勤部的董京善、王玉章、徐洪年等战友…...由战勤科秦助理员带队。
次进隧道,才知道里面有多么高大,上道坑、下道坑.....进到最深处叫撑子面…...在洞外寒风剌骨,在撑子面作业的战士们打着赤膊汗流浃背!
我们在上道坑往返推送水泥车,吓得两腿直打哆嗦…...
在部队我害怕两件事:
一怕擦枪。凡实弹打靶回来,要求必须擦枪。教官教导我们说:爱护枪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一次我打完靶回来,嫌擦枪很麻烦,想偷懒一次。那晓得就这一次被逮个正着,要检查我的枪!我挨批了,满脸通红!从此我再也不敢!
二怕紧急集合。说实在大家都怕。当听到紧急集合军号响,你必须在三分钟之内穿好军装、背上被包到指定的地方集合。每次紧急集合,总有经典洋相百出,让人爆笑不止却又不能出声。诸如,衣扣扣错了,袜子忘穿了,背包打得歪七扭八…...紧急集合演练一般一个月两次。倘若一段时间没演练了,大家就猜、就试探指挥官今晚吧?大家如感到今晚肯定有,不少人便干脆不脱衣服睡觉。不过指挥官也会促弄人,你们猜今晚演练不脱衣服睡觉吧?好,今晚不紧急集合了!
一次凌晨四点,紧急集合号吹响了!我们鸦雀无声在预定时间地点集合好后,便静悄悄地排成两列在路的两侧快速行进!当行进到昆明市一个比较宽阔的马路时,传下口令:卧下!我们迅速地在路边卧倒!殊不知,恰巧在路中间有一位手提一篮鸡蛋的老太太,她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情况,慌忙地也立即啪的一声趴在地上!结果呢,她的一篮子鸡蛋全碎了!
军旅生涯许多往事无法忘却。
我入伍的第二年,年5月,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们的纪律是 保证军队稳定。师政治部要求我在师部高楼上写八个大字。我爬上很高很高的楼梯用仿宋体写上了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红漆大字。二、三米大的一个字远远醒目可见。遗憾的是当时既没有相机,更没有手机,未能拍个照片纪念。
此外,我还不用打草稿便直接在院内墙上用仿宋体或黑体字写了许多毛主席语录。
▼师机关文娱晚会
还一件也是我当时开心的事。我是师后勤部的女子乒乓球单打 。后勤部包括部机关、师医院、修理营、汽车连、仓库等。所以我当时是当然的师乒乓球队的队员了。其中两名女子。另一名女子叫曹惠莉,上海人,但现不知在哪,我非常想念她。那时我们师乒乓球队经常走出去与地方单位进行友谊赛。在必要时,我可担任乒乓球比赛裁判,我这裁判还是 的唷!
▼与师乒乓球队曹惠莉战友合影
在金沙江边铁一师驻地的日子里
年秋月,成昆铁路大会战拉开序幕,铁一师首长继承铁道兵“指挥靠前”的传统,为便于对成昆铁路建设的领导,决定在元谋县的江边乡设指挥所,要求对师机关司、政、后三大部各科室派遣主要力量进驻金沙江边畔的一个高地临时营地,部分同志留守昆明市龙翔街师部。
大家十分兴奋地爬上难得有机会乘上解放牌无蓬汽车,挤在一起前往金沙江边!
一路风景一生情,一路颠簸一身劲;一路尘土一身灰,一路欢快一颗心!心里一阵阵地自豪:我们多幸运啊,能站在大卡车的车兜里前往新的军营!
大概五个小时左右的光景,途经元谋县城后,我们到达了目的地。
这里是龙川江与金沙江界处的一个高地,先遣部队在此扩建了营房,师部驻地,成为前线指挥机关。
只见在一片荒凉、没有树木、没有绿地、没有花草、四周不见农户、到处长满了多年生的仙人掌和霸王鞭很象热带气候、在烈日下似乎冒烟的地方有三排八栋简易拼装矮房,这就是我们金沙江边的师机关!
▲这是师政治部宣传科吴大益战友为我与师部广播员张桂芬战友在金沙江边的合影。
在金沙江边影响深刻的有四件事:
一是“庆祝”不过夜。年4月1~24日中国共产党召开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发布消息的当晚,深更半夜军号响起全体集合敲啰打敲放鞭炮,一路列队行进在少见有人行走的酸枣树下的小道上游行振臂高呼口号庆“九大”!同时,亦可听到远处施工部队营区传来的鞭炮齐鸣!
也就在庆“九大”的大喜日子里,我在办公室写下了《冬雲》、《到韶山》两首毛主席诗词。
二是抓着炖猪蹄膀往山坡跑。那时候我们肚子里没有油水,连绿色蔬菜都吃不上,经常用从上海运来的干豆角炒菜下饭。我们女战友也馋呀,但不能像男战友那样大方不怕羞。龙街是江边乡的一条街市,离师部不远。龙街上有户人家的一口大铁锅里炖着几十个猪蹄膀,可香可香啦!我们几位周日 跑到龙街直奔猪蹄,买了便迅速奔向无人区的山坡边,来不及嘻嘻哈哈便狼吞虎咽地啃了起来,一会儿,啃完了一整个呀!
三是庆“九大”我接受了知识分子再教育。这次时间稍长,三个月呢。“再教育”非常值得!与连队战士们同吃、同住、同学习、同操练、同劳动!
这次下连队,让我进一步体会到了铁道兵战士的艰辛与伟大。
我们随连队战士三班倒排班进入隧道。进去前穿上冰冷的被水泥板结的硬绑绑的棉袄,进洞后只穿一件单衣还是热得不行。这也是一种锻炼,你看挥汗如雨的战士们无私奉献就是 的榜样。我内心常暗暗想,不知这次进洞能否活着出来!因为有许许多多不可预测的危险!
时下冬令了,轮到夜班时,半夜起床穿着冰冷的滿是结着水泥硬绑绑的军棉衣非常难受啊!但我是一个兵呀,还必须装有“今日进洞能否出洞”随时准备或压在巨石底下献出生命的一颗红心!
我们几位女干部住一小屋。休息时便悄悄的吃着用酱油拌着的已泡涨了的生海带,真好吃啊!
这是锻炼,更是锤炼!
四是上山支农。这也是我在金沙江边师部时经历的一件大事。
这不是一般的支农。首先是上山的路不好走,是在爬过了一个山顶又爬过了两个山顶,要历经6个多小时的艰苦跋涉才能到目的地;再则这是一个少数民族,家家没有灶台,床上没有垫被……餐餐酸盐菜汤泡杂粮饭吃!村民们对我们非常热情,不几天我爱上了他(她)们。田间劳动空隙时我为他们理发,他们夸我手艺好;劳作回来我教他们学唱歌“人民公社就是好”、“下定决心,不怕牺牲”……
这再一次锤炼了我。一向非常挑嘴的我下山归队到食堂白米饭无菜便一下吞了三碗!
哦,艰苦!非常艰苦!不断地锤炼!但只要一身绿军装啊,我还想回到从前!
▼与葛家祯战友和师机关李智英战友合影
还一个体会便是军队里是 下级服从上级,一切行动听指挥!我看到班里的战士 服从班长,班长 服从排长,排长服从连长,不讲价钱,理解的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永远从口里出来只一个字:是!
年,铁一师师部移防湖北丹江口。就在这年,我所在部门因业医院办公,医院,编制依然是师机关。我回归地方的安排是由师后勤部战勤科苟兴体参谋到地方给予联系帮助的。
▼与医院同宿舍的(左二起)高丽辉、楊秀雲、钱云明、李学珍战友合影
年中期,我先后被派往武昌铁路医院三支两军当起了军代表。与我同批去三支两军的有司令部作医院的武明珠、杜玉美战友。在当时极左思潮的影响下,群众对于军代表既敬重又惧怕,因为军代表的一句话可能影响到他们的政治生命。
当时我应该是27岁。
我可不摆军代表的谱,亲近群众。有空时我还随列车跑武昌至襄樊以体检生活。她们送给我列车上用的一套钥匙保留至今。
▲医院当军代表时▲师司令部作战科万長珠战友同在襄樊。医院不久,大概是因为我对队列训练和减口令比较不错,所以又担任了当地两所小学校的校外辅导员,给他们作点政治时事教育、队列训练、教广播体操等。
其中有一个小学校比较偏远,翻山越岭两个多小时。我受刘才副政委的交代大概半个月去一次。去得多了,与乡村孩子们建立了一定的感情。因为路远,每次去必定有一个战士陪同。虽然艰辛,但为自己的付出感到值得。
年,医院成立了一个卫训队(短训),我时任主持工作的副指导员。这批学员多数是江西籍战士,其中张善羊、陈继红等迄今我们仍有密切联系。
▼院领导与卫训队师生合影
▼与俩位女教员楊秀雲(左、)钱云明(中)战友合影
六十年代时,由于历史的原因我们的多数军队领导文化偏低。医院的院领导也是如此。医院时,有两位院领导一到明天要开大会,便找到我:小陈,明天大会你给我写个讲话稿。就这样毫无主题和提纲的交代,我便自作聪明想当然地用一、两个小时写好讲话稿交给领导。一次,一位副院长在大会开始时站起来 句话便是:同志们!这个讲话稿是陈祖芳给写的,我现在照着念…
穿了10年的军装,一旦到脱下的那一天,心里有一万个不舍和生离死别般的那种难受!
年12月9日是我的《金婚》纪念日,俩个孩子为我们举办了隆重的庆典仪式。因50年前结婚时穿的是军装(那时没有一套便装),所以《金婚》庆典上我依然穿上了军装。当我向亲友们庄重地致以一个军礼后,我哭了……
▲这就是我永远脱不下的军装情缘!作者:陈祖芳
责编:严京平《白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