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猫眼
图:网络
“人性”是最有趣的书,一生一世看不完。——张爱玲
世上有两样东西不可直视,一是太阳,二是人心。——东野圭吾
《庆余年》这部剧随着热映不断地引起观看高潮,可以说制作精良情节好看,口碑着实不错。跟所有热播剧一样大火了便有盗版出现,或许是因为盗版的原因又或许是因为视频平台好容易有部剧如此火爆,于是平台迫不及待开启了收割韭菜的模式。
因为《陈情令》热映的试探初见效果,平台这次大开大合在剧刚放到一半就开始了点播收割模式,平台或许觉得在众人恰如饥似渴的观剧情况下可以霸王条款一番,趁热打铁或者叫趁热打劫。
结果引起哗然一片正是因为剧够好看所以平台趁热打劫行为让几乎所有用户尤其是会员用户极其不满。而且对于这等行为也遭到了官方媒体批评“吃相难看”更为激烈的是让大多用户走向了盗版,结果对于这个局面相关平台除了呼吁支持正版就剩下腾讯新闻哥的一句“国人不配享受精神生活”再次引起争议。
关于影视平台的这盘棋下到这个局面,其实就在于它对人性把握的有失偏妥,在平台的试探看来,它的这步棋利用了人性里的激情消费弱点,利用饥饿营销手段,好剧如美食上了一半正是胃口大开之时下一半加钱你吃不吃?
平台洋洋得意窃以为以当今人消费能力足够,区区五十元小数目,但是忽略的是一盗版问题尚未解决就忙着来榨取观众利益这是大忌,不解决收视环境大问题靠着中间变更权益来取利会受到巨大反噬。二就是消费环境的估计错误,在会员费的价格还是平民价时候点播费用却突增数倍之多,这样猛的加价甚至是飞跃的价格差异让消费者一定产生种受骗欺辱感受。
在盗版问题还没得到妥善解决的情况下,让消费者感受到被绑架欺骗,同时观众又有非常高迫切的观看欲望,那么大量流入盗版市场就是必然的事。
由此可以看出商家对于人性的把握正确与否会导致他的决策成败。平台的计谋颇有不妥但是咱剧里都是人心大手,大家爱看权谋剧也是因为里面有智商的对决和悬疑故事的跌宕起伏,而《庆余年》这部剧又真真是一场人性教育的大课堂。
咱们就从这剧里挑两个殿堂级老师来分析,分别是庆国之主:庆帝、庆国监察院院长:陈萍萍
个庆国之主:庆帝
庆帝这个角色可以说是一个公司的强势的CEO代表,一个深明用人之道的掌权者。其主要手段就是恩威并施,萝卜加大棒,这个手段还恰好是管理层常用的控制人性的手段之一。
人性的固有弱点欺软怕硬,趋利避害。所以有时候不是说人与人不应该平等,而是只有在抑制住人性弱点的基础上才能保证工作进行得更顺畅才能避免人性本身的惰性和见异思迁性。
庆帝的案例从开篇皇宫侍卫宫典开始。在得知大内侍卫与太子交好的情况,庆帝在漫不经心唠家常琐事的时候,采取了突然转换话题的方式击了宫大侍卫一个措手不及,然后用貌似闲言碎语其实处处在强调我知道你做了什么,自己思考该不该,使的侍卫宫典不得不与太子撕画断义。
然后第二场就是梅执礼和其的殿后对答。真的将恩威并施运用到了 。梅执礼来到寝宫后,庆帝先从营造气氛入手让梅心有战战,然后又和颜悦色的放松其绷紧的神经然后在其安抚的同时又严厉斥责,让梅深感惶恐的同时又有几分期许,这种对人心的掌控可谓出神入化。这是一次经典的领导学问教学。
同时在这场对话结束后梅执礼都已经心服口服地顺从条件下,庆帝又起杀机只是为了杀鸡儆猴,震慑分权欲望超过界线的诸人,可谓霸气十足。
总体来说庆帝对于人性的手段就是权轻时给利,权重时给棒,这个控制手段恰恰也正好由庆帝用来才能运用得更加顺利,因为他本身就是众人所接受的强势主宰,所以在主管本身就强势管理的前提下大棒加红枣才适合应用。
第二个就是控制人心到 的陈萍萍。
陈院长在小说敌人眼里是恶魔,是操控人心的魔鬼。人性的弱点被院长利用的淋漓尽致,长公主也算是谋略不浅但是她的每一步都在陈萍萍的顺水推舟的轻微搅动下走向失败。
人心利用之侠义心肠滕梓荆。长公主收买检察院内部人员刺杀范闲的计划被陈院长洞悉后,院长开始默默布局。刺杀主角能让主角产生疑问,可以刺激主角早日上京来完成自己的计划。但是又不能让主角真被杀,要麻痹长公主和内奸就要真刺杀,而主角不能真杀就得找个有侠骨柔肠心思的人,所以滕梓荆不在刺杀组也被交派任务,正是看中他人性中的善恶分明,有情有义。
下一个对人性多疑骄傲操控之北齐肖恩。南萍萍北肖恩本是齐名一时的密探,但是陈萍萍还是技高一筹,不但于盛年抓捕了肖恩,更针对肖恩的自大多疑设下了弥天大局,同时也给范闲未来的路铺了一层厚厚的金砖。
利用肖恩多疑善思的弱点,一点点引诱对方使其对澹州自己的血脉残留而深信不已,用了十多年来加深信任,这样同时也确保了范闲在镀金时的安全问题,可谓一石多鸟算无遗漏。而且陈萍萍针对庆帝的强势表现出的谦卑,针对其他不同的人表现出不同的样子,然后利用对方弱点进行谋划,真可谓掌控人心的幽灵。
人性本身就是有各种各样的弱点的,看了上述剧中经典角色对人性的把控,有没有感到有些战栗,有些不敢深思,有些人琢磨出了人性的各种弱点针对不同需要加以谋划最终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轨迹并非只存在于小说中。
就像在古代有些现在看起来玄里玄气的算命术士,他们望人便知其命运的手段在现在看来天方夜谭胡话一般。但是过去这些手段准确程度却出奇得很高。
归其缘由就是在于过去人很少迁徙,同时受阶级不同知识面不同的影响所以相同人性弱点在不同的阶层表现就不同,而有些弱点已成规律。根据固化阶层处理问题的不同方式人性弱点带来的影响趋同性,就导致很多命运轨迹在相同阶层又具备相同人性弱点的人之间大致都是一样的,所以命理之说就显得颇有道理。
所以人善于发现自身性格上的弱点,努力去完善和修补它,还要学会感悟他人身上共有的人性弱点来规避风险保护自己。
世上人的本性都是一样的,但教育和习惯却使它们的表现形式不尽相同,因此,我们必须隔着各种外衣对它们加以认识——切斯特菲尔德。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