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葬永寿店头镇历史人物娄敬

因人名而成就的一座山

作者:种文华

永寿县城西南四十公里路途的店头镇,土地平旷,山塬低矮,沟壑不深。漆水河环围这片土地的东北,就像这土地颈脖上的一条银色的纱巾在悠然的飘摇。一座海拔一千余米的小山横亘在北,犹如一个枕头,让小镇安恬的枕在上面酣睡。一座水库浩渺雄阔,随天之阴晴或明或晦,宛如这块大地一眸多情的眼波的流光,姿影娇媚。

春招摇一下纤细如凝脂的玉手,大地着一袭妩媚的绿裙装,便心旌荡漾的演绎风姿卓越的春韵;秋朴实憨厚的露出一口皓齿笑时,果木的成熟喧腾着如一锅沸水。

这便是永寿的小江南的姿影。

千百年来这片大地,山顶的流云云卷云舒,河里的流水潺鸣流着岁月的生生息息,四岁的往往复复,都是天常的因因果果的周始。

让店头这块大地千百年来光芒烨然、名望胜极的是这座不大的山---娄敬山。

两千多年以来这座山已成为这块大地上生生不息的人们的精神道场。

一个人用自己的名字成就一座山,用自己的流芳百世的功名辉煌一个地方的世世代代而荣光不朽,在中国历史奔流不息的长河中,王侯将相两者不可同时兼有。即就是有,那也是凤毛麟角寥若星辰。西汉的娄敬虽不是帝王将相,可偏偏就是两者兼有的其中一位。

那就让我们穿越过历史的烟云,再次幸会这位先贤所走过的不凡人生。

娄敬也并非出自于名门望族。《史记》中只有一句话“娄敬,齐人也。汉五年,戍陇西,过雒阳,高帝在焉”。娄敬是齐国人,齐国在前年就被秦始皇灭国了。娄敬是一名要到甘肃去戍守边疆的赶马车的小卒。

可就在这时,娄敬鸿福高照、吉运当头。

他有幸和当时几乎打下了全部的江山意气风发的刘邦谈了一通话就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当时刘邦已称帝五年(前年),刘邦住在洛阳。娄敬听说皇帝在洛阳准备建都,便想见一见皇帝给一些建都的建议。一个小兵想见皇上,简直是做白日梦,做梦都办不到的事,可是就见着了。这也与刘邦一生善于听取谏言有关。不得不说这娄敬,就是个娄大胆。

也多亏了娄敬的一个山东同乡虞将军引见。当时刘邦正在把都城建在哪里下不了决心,跟刘邦打天下的山东的人居多都力主建都洛阳。

在得到允许后,娄敬就要去见皇帝刘邦,可是却穿着个破旧的羊皮袄,同乡急了,说你得穿锦缎衣服去啊,意思形象要好一点。可娄敬简直就是一根筋,说我穿什么衣服来,就穿什么衣服去见皇上。这件事也留下了一个著名的历史典故“不易旃衣”。

就是这身破衣服,让现在锦衣玉食的刘邦想起了自己当年的穷酸困苦,还破例赏赐了娄敬一顿皇帝才能享用的美味佳肴。

这饭食一饱,娄敬就直切主题问,听说陛下您要建都洛阳,难道您要跟伟大的周朝比试吗?一句话就抓住了刘邦的心思。

因为刘邦正在为这事犯愁呢,群臣都力主建都洛阳,理由是周定都洛阳昌盛几百年,秦定都关内仅传二世灭亡。刘邦想听一卒夫有何高见?

娄敬就给刘邦分析周取得天下的原因、途径,论证了周朝的皇帝治理天下的谋略。刘邦一农民出身,没多少文化,一听心想,这又是上天派给我治天下的良臣啊。

娄敬又对刘邦说了,如今中原历经战乱,民资匮、人意浮。您取得了天下,是得了天时。得地、得人,洛阳此地皆不适。

得地、得人之地因该选择关中。关内南面西面有天然屏障,北有黄河,即就有战事,一队军马守住函谷关,四疆皆安。关中土地富饶是沃野千里的大粮仓;民情方面,民风淳厚,少有战乱。天、地、人都决定您该建都关内。

刘邦还是不能决断,问谋士张良,得到了张良的首肯,也谋和了刘邦的心意,刘邦就当日班师西行到关中定都。

就这一件事可以看出娄敬出身不是草野村夫,他有高远灼见,毕是饱读诗书之士也。当一个马车夫也是人生境遇的无奈的暂且安身。能入刘邦的眼,能得到刘邦第一谋士张良的认可,这本生就非同一般了。

就这一次娄敬走上皇帝权利核心圈子。刘邦因娄敬建都定址的高明达见,赐帝王姓氏“刘”姓,拜郎中,封号奉春君。也就是历史上的刘敬。

后来的历史证明娄敬一言为汉朝定下了四百二十七年的不朽基业,不愧为有卓识远见的政治家。

也从今天西安是世界四大古都之一的角度说,没有娄敬就没有长安。

与其说娄敬的人生从低谷走向了巅峰是遇到了刘邦,不如说是娄敬他的才能在当时找到了一个施展的契机。

娄敬同时也是开汉民族和少数民族和亲之先河的创举者,他是第一人。

“汉匈和亲”是西汉政府对匈奴的最主要策略,影响深远。

刘邦打下了天下,历经了秦末农民战争和数年的楚汉相争之后,民不聊生,国库空虚,经济凋敝,兵源短缺。没有被大一统到汉族为宗根的人口,到西汉的时候还很多。北方的游牧民族匈奴实力却日益壮大了起来,不断南下抢地盘,抢财物,抢人口。已成为刘邦建立汉朝以来最大的困扰。

再加之刘邦听闻韩王信与匈奴勾结,要联合进攻汉室,这威胁到了刘邦的皇权。

刘邦震怒,就准备消灭匈奴了。

战争前先假装安抚,先后派了十余批使臣出师匈奴,打探情报,毕竟和这些强悍的马上部队没有交过手,匈奴擅长马上作战,来时急如遮天蔽日的旋风,去时又如长风吹散了烟雾,非常强悍。这些使臣看到的是弱病残马,羸瘠的牧群,都说匈奴不堪一击。

刘邦还是精明最后派娄敬最后一次出使匈奴。娄敬沿途仔细的看牧场牛马羊的粪便,看路上车辙的痕迹。

回来后劝阻道匈奴一定是造了假象,不可贸然出兵,一定有诈。但当时汉军三十万人已出发,《汉书》上记载这样一句话,“上怒,骂刘敬曰:“齐虏!以口舌得官,今乃妄言沮吾军。”刘邦大怒骂娄敬你这个齐国的奴仆,你凭一张嘴当上了官,现在胡说八道使我军士气不振。

骂了还不算数,给娄敬戴上了链枷锁拷押到广武,准备大军凯旋把蔑视皇威的娄敬杀鸡骇猴。

刘邦领三十万大军到了平成,结果被强悍的匈奴军队围困在白登山,史称“白登之围”。被围七天七夜。

最后左丞相陈平施美人计,欲献美女给单于冒顿,匈奴阏氏怕汉美女与之争宠,遂劝冒顿撤兵。

白登之围解,刘邦回到了广武先是杀了前面出使的数十位使臣。安抚娄敬说我没有听你的话被围在了白登。敬佩娄敬的忠直,敏锐的洞察力及重大事件上的不凡决断。封娄敬关内侯,号为建兴候,分二千户食。

也是上天眷顾娄敬,假如挥鞭天下的巨枭刘邦战事顺利,娄敬肯定是人头落地。

虽然解了白登之围,但是强大的匈奴的军事力量对刘邦的威胁感并未减少多少,并且韩王信逃到了匈奴。这成了刘邦的心头大患,便问计与娄敬,娄敬说汉天下刚平定,要休养生息,不可再用武力。单于冒顿杀了其父上位,强占他老爹的群妻最为不义,不为最担忧的事。最可以长远谋计的是让匈奴的单于子孙变成汉朝的臣子,我恐怕您不能做到。

刘邦听得一头雾水,刘邦说只要能解决我汉室这一危机,我不听你的又能怎么办呢?

娄敬说可以把我汉朝的长公主嫁给单于冒顿,并多陪嫁妆,把我朝一年四季的多余物资而匈奴少有的东西多次抚慰赠送,单于毕喜汉公主为其带来的利益,久之封我长公主为阏氏,长公主有子必为大太子,多次派能言善辩的人用礼节开导启发。冒顿在世他是我汉朝的女婿,冒顿死后孙子是单于,孙子能和祖父兵戎相见吗,这样时间长了,匈奴就是我汉室的臣子了。这就是不用战争就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长远妙招。

但后来吕后哭哭啼啼未能答应把仅有的一个女儿鲁元公主嫁给单于,只好把妃生的女儿以长公主的名义嫁给了单于和亲。娄敬前往匈奴代表汉室订立议和联姻盟约。

从历史的角度看,娄敬的这一策略争取了汉朝初年的休养生息,增强了国力,巩固了政权。以致后来的惠帝、文帝、景帝继续执行这一政策,这都加强了西汉政权与北方少数民族的交融。

在与匈奴订立议和联姻盟约后。在西汉初年,加强中央集权,强干弱枝政策的推行者也是娄敬。也就是娄敬用移民政策在长安建立了一个特区。

娄敬对刘邦说,可以迁徙东部六国的后裔和强宗豪族十余万户到关内,在关内可以形成经济文化的繁荣,人员的数量众多。历史中政权的交替迭更总是由地方豪强形成一定的势力而产生动荡的,这一措施可以无内忧。长安虽离北方比较近,即使有战事,关中也会有强大的军事人力资源。强大的集中的资源也致使诸侯心生惮忌不敢动异心。

娄敬后来花数年时间完成了这一政策的推行。在今天看来,是他当时创建了两千年前的长安特区,加强了集权统治,使天下太平,繁荣了长安的经济与文化。

从娄敬的这一段人生经历来看,人生可谓平坦的风生水起,一戍卒出身,用自己的智慧成就了人生,也为汉朝的发展做出了创举性的贡献。

前年刘邦死后,刘邦的老婆吕雉这个强势的女人暂且坐在了汉室权利的那最荣光的宝座上,她16岁的皇帝儿子实际上只是她的棋子。她大肆排除异己者,就连萧何、张良这样的谋士都自保。

娄敬觉得自己一生能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也是苍天厚爱,便要求退出权利的中心,自己隐退。

一切皆是因缘,他选择了店头镇的明月山作为隐居的地方。试想一下,在西汉明月山这地方离长安一百多公里,不毛之地,人口稀少的可能要超出我们的想象。

但娄敬却偏偏选择了这里。娄敬来明月山隐居的时间为前--前年。刘邦前年去世,撑朝廷局面的是丞相萧何,萧何前去世。而张良前年去世,去世前就隐居了。吕后大肆铲除异己,娄敬是智者,他知道自己该归往哪里。

在古籍中我翻阅了《读史方舆纪要》卷五十三陕西(二),《席上腐谈》,娄敬在明月山,崇尚道教,修仙术炼黄金。后传说娄敬在明月山羽化升天,脱骨于清风洞。

至今店头镇方圆数十里百姓,值农历七月七日,抬一尊坐神龛中,红脸紫檀木雕首泥胎塑身着彩衣的娄敬爷神像游阅各个村落。祈天求福,百姓唱大戏。

山上娄敬庙、祥云寺,香火缭绕,钟磬之声回荡山谷,佛音靡靡,善男信女行三叩九拜之礼。娄敬庙中塑像面东而坐,受芸芸苍生的膜拜。

说起这尊紫檀木雕刻的娄敬头像有两次经历。

文化大革命期间,破四旧,毁神庙,红卫兵造反派盯上了这一头像,北山下一位樊姓的居士藏在了山中窑洞中躲过了文化大革命被毁的命运。一次是省文物馆来人要收藏,也被这位虔诚的居士藏起来,这位居士就是这个紫檀木头像的护法使。

中国的庙宇及庙宇中的神像除受地势的局限一律面向南方,这与中国阴阳五行有关,南面属阳。而娄敬庙却面向东南,山上地势开阔,完全可以面向南筑庙,但是为什么却不向南呢?原来长安就在东面,这位侯爵虽入道求仙,但凡世尘心却未了尽,他的忠心、信直为后人所理解、受后世敬仰。前些年店头群众在娄敬庙旁建造了一座亭子叫“望京亭”。

再看看这紫檀木雕首像,面如枣红,嘴唇红润,一双丹凤眼,卧蝉眉,黑须飘浮。中国脸谱,面枣红是忠义的象征。

娄敬庙原有二十九间,广厦连片,规模宏大器宇轩昂,但现在仅存后建于松林中的一座规模很小的娄敬庙。

庙东边草丛中残存二十多幢石碑,据说民国时于右任任陕西省府主席把一些保存完好的石碑运到了西安的碑林。娄敬山的这些残存石碑谓号“小碑林”。

碑文字体斑驳,已被风吹雨淋的模糊不清,唯有“明洪武”、“明嘉靖”“清道光”年号依稀可辨。在高达两米多高的碑身两面没有历史的只言片语。唯有碑首雕刻的螭龙盘踞,还很威武,似乎只有它能诉说历朝历代对娄敬的凭吊历史。

如今在这座山上还有“种金坪”“晒金场”娄敬修仙术炼黄金遗留下来的地名。这些地名千百年来留给慕名来此的人无限遐想。明代永寿县令侯加承拜谒娄敬墓写一首诗,“今日惊看遗骨匣,邑人漫指种金坪。山头仿佛忠魂在,明月年年对凤城”。

也有一历史误会,在娄敬山东北端是关中人盛传的富甲一方的“王十万”生活过的地方,叫王十万沟,后人以为王十万家很富有,在这个山沟中种黄金发迹,黄金多得在一块平地上要晾晒,传说有人曾在沟中找到过王十万家藏的黄金,这传闻广流乡间。到种金坪、晒金场遗迹探寻的人千百年来络绎不绝。

其实《席上腐谈》中载娄敬炼丹有独门秘术。从“种金坪”、“晒金场”这地名来看,在炼丹方面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且盛名远播。

在当时那种求仙术、炼仙丹追寻长生不老秘方被士人所推崇风靡至极的社会,也许娄敬做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才被后世幻化成仙人,有了娄敬羽化升天的充满神秘传奇色彩的故事。

娄敬后来被历代府县立碑纪念,被明月山下祖祖辈辈的老百姓爱戴,并不是由于娄敬在历史上的丰功伟绩,更不是娄敬修仙得道的传闻。

娄敬虽隐居明月山,但还分食两千户,即汉代两千户人家的租税归娄敬的俸禄。汉初有论功分邑分食等级制,娄敬封关内侯数二十级爵位中仅次于列候的第十九等。虽没有位入列候,但是所分户数比那些仅仅分户几百户的列候有经济实力多了。按汉代规制娄敬是没有封邑,权力是少了一点,但经济实力雄厚。所以到了灾年,娄敬不收税赋,而且广施粮钱、财物救济四里八乡,所以娄敬深受百姓的爱戴与敬重,这种感恩流传至今。

后世为了纪念娄敬,明月山改名娄敬山,汉初分侯一百八十多位,而历经二千二百年的历史,其他侯爵纸上空留名,唯有娄敬受世代苍生的顶礼膜拜。

娄敬山,满山的苍松翠柏,原有娄公祠、药王庙、菩萨庙、古戏楼。可惜文革中祠庙被拆,古戏楼失火。砖木拉下山年店头中学扩建用于建校.

年在山上曾出土石函一具上镌“汉建信侯及明万历二十九年”等石刻文样。

年前后出土娄敬石像一尊、菩萨石像六尊,被文物馆收藏。

山上有一洞名清风洞,阴寒之气袭人,仅有一缘山小路可到达此洞前。相传娄敬在洞中羽化升天,只有肉身被藏于遗骨匣中。

以前庙宇周围山上一抱粗的古松密密麻麻,可在上世纪六十年代都被砍伐。如今山前松林苍郁,山后柏林参天,都是和尚袁氏的功德。

袁氏名魁山,山东人,原来是国民党一位少校团长,国民党兵败,先是逃到仪井镇三华沟寺院出家,后来转至娄敬山。袁和尚精通针灸医术,治病救人,特别是穷人,看不起病。襁褓中命悬一线的婴儿,生命垂危的老人,经袁氏医治保全了性命,更不用说前来求治的人。在那穷困医疗不发达的年代,袁氏就是救穷人的活神仙。上世纪六十年与徒弟,来山上求神拜佛的善男信女香客栽松柏,据统计五万余株,现在仅有万余。

因为袁氏的功德无量在文革中受到店头老百姓的保护,文革中不知道有多少人由于身份的问题而被清算。因袁氏的身份问题店头革委会成立了二人专案组调查,山东老家一侄子辈来店头带来当地政府证明。袁氏从小跟随当游医的父亲,贫苦出身,战乱与父走散,被国民党军队抓壮丁。由于袁氏对当地老百姓有恩,在军队当团长的一段经历也许有人知晓,但没人提说。

娄敬山上有两道奇景。

娄敬山海拔一千余米,终年风很大,可是娄敬庙周围的松柏却纹丝不动。特别是到夏季暑气逼人,可进入娄敬庙前的这一片松林却如沐冷霜,不可久留。不能不说是一道奇观。

娄敬庙供奉娄敬像的神台下有一石棺,患小病的人,跪在娄敬像前行完跪拜礼,默祷后,患者用手摸棺盖可以疗疾,然后可以向棺盖半开的棺子中静望,心诚的人可以看见半开的石棺中悬着一把木梳,心不诚的人什么也看不见。

娄敬山上何处是娄敬墓,满山的松柏,满山的巨石又没有立碑的标志,千百年来前来凭吊娄敬的官员商贾香客,都站在清风洞前,想象着娄敬羽化升天了。

前些年,省历史博物馆一位八十多的考古学家在弟子陪同下,在娄敬山考证了一次。娄敬墓根据墓葬风水应在古戏楼土台下的石山腰处,面向东南。古代墓葬讲究依山势,头枕高山,脚蹬大川,目视苍穹。东南方向就是长安,也是他一生忠的体现,因为长安成就了娄敬的人生。

娄敬冢也许苍茫无觅处,但他成就了一座山----娄敬山,问历史?成就山名几许人。

晚霞把西天染成了酡红色,娄敬山的树木在夕

年11月9日完初稿渭水边

年11月10日定稿娄敬山南




转载请注明:http://www.besttga.com/afhzz/5353.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0029241号-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