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山洱海的云,是那样的洁白
古往今来,对云的歌颂、描述和寄情,可以说是车载斗量,数不尽数。那是因为,云,是天上的精灵,不但美丽漂亮,而且变幻无穷,可以让人发挥无尽的想象力,将喜悦和悲苦,将热烈和深沉,将欢乐和忧伤,将爱意和思念等等,寄托与那洁白的云霞,倾诉于那遥远的彩云。如那脍炙人口的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一开语就是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挥动鞭儿响四方,百鸟齐飞翔。那白云之美,既让人们看到了草原的辽阔而富饶,又让人品味到了草原牧民的幸福和安详。而赋于白云无限情思和无比崇高精神的,是唐代诗人元稹《离思》中的那句名言: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直让人觉得,世界上的一切云,除了云蒸霞蔚的巫山之云外,其余的都不值得一提了。
然而,正如唐代诗人李白所说: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去年的七月底,我来到了云南的大理,搭眼一看苍山洱海之云,便情不自禁地大叫:元稹误人也。殊不知,那苍山洱海之云,更白、更美、更传情!当我乘着洱海的客轮,漫游在洱海碧水之上时,那蓝蓝的洱海之水,把天上的白云衬托的更亮丽,更多姿,更妩媚。那长长亮亮的白云,横卧在洱海远方的边际之上,好像早就知道你的到来,静静的,在那里等待着你和她的约会。还有那色如白银、状如腰带的云彩,缠绕在苍山的半山腰中,把苍山装扮得更雄伟、更挺拔、更壮丽。另有那洁白如丝的飞云,伸向那辽阔无垠的天际,犹如无数的天兵天将,守护着苍山洱海,守护着这片丰腴的土地,守护着生息在这里的白族黎民。而善良、勤劳的白族人民更是一往深情,他们不仅喜爱白云的美丽漂亮,更喜欢白云的浪漫多情,他们用善良和智慧,寄语那天上的云,赋予她们以更多的思,更深的爱,更动人的情。
白云悠悠,白族人从那里提取出了美丽和别致。常言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那个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内蒙古草原,培育了草原儿女们的粗旷与豪迈;而大理苍山的白雪,洱海的白云,则塑造了白族儿女的纯洁、朴素与大方。白族儿女们在白云的终年陪伴下,看白云之美,思白云之情。渐渐地,白云之纯洁,净化了他们的心灵,培育了他们的偏好,使他们对色彩的崇尚渐渐偏向了白色。他们的服装以白色为主,建筑亦以白色为主。当你站在苍山之上,大理城尽在眼底,那万家民居、林立的楼房,呈现出的一片白色,构成了与徽派、南派和北派建筑不同的建筑式样,错落有致地散落在苍山与洱海之间,别样的白色建筑群体,赏心悦目,令人称奇。那青瓦白墙,绿树繁花,精致而淡雅,清新而和谐,在苍山洱海这片沃土之上,一片片的粉墙画壁,构成了白族人民世代生存的美好家园。
而那些享有金花美誉的白族姑娘,穿戴着以白色为主调的服饰,更显示出白云带给她们的纯净与洁丽:白上衣,红坎肩,蓝宽裤,白节鞋,洁白而不失艳丽,粉妍而不失大方。人常说,人是衣裳,马是鞍装。穿上这样的服装,不要说是漂亮的白族姑娘,就是那世间的所有女子,你想不美丽都难哪。你想吧,光是一个白族姑娘的帽子,那红白相间的搭配,就把“下关的风、“上关的花、苍山的雪、洱海的月,一揽子囊括而去,以风花雪月之亮丽,表现出白族姑娘们别样的俏丽,别样的青春,别样的光彩照人。
白云清亮,白族人从那里悟到了纯洁而坚贞。据大理府志载:点苍盛夏之日,常有云彩束山腰,横亘十九峰,约百余里,截然如带。这截然如带之云,就是大理的玉带云。这玉带云,在大理那里可是非常了得,苍山之所以美丽,一则白雪,终年不化;一则玉带云,常常系于山腰。玉带云是清亮的,她在青山之中,有绿地映衬,显得更白、更洁、更漂亮;她在阳光之下,有太阳抚慰,显得更透、更亮、更纯净。玉带云是长长的,它以亮白而美艳的身躯,横卧在苍山与洱海之间,常常是纹丝不动,久久不散。那种文静,那种耐心,那种不弃不离的姿态,是在表现她的心事么?是想告诉人们什么吗?是的,她在等待。原来呀,白族人赋予了这玉带云之美妙的传说:王母娘娘身边专司纺织的仙女,爱上了大理的一个采石头的白族小伙子,便结为夫妻。这下可惹恼了王母娘娘,派神仙把仙女召回。那小伙子痛心,仙女亦不舍,仙女解下了玉带,留给丈夫做纪念,便形成了苍山洱海的玉带云。这玉带云就在苍山之腰,与白族的劳动人民终年相伴,世代相守,她是白族人的圣洁之云,代表着白族人纯洁的爱情、长长的思念和坚贞的相守。看着那亮白亮白的玉带云久久地不离不散,我心中泛起的是对白族人坚贞纯洁,长相厮守爱情观的深深敬仰。
“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白云是人类共同的喜爱,而白族人把白云的洁白用到了极致,对白云的理解和爱恋,则渗透到了他们的灵魂深处。是啊,苍山洱海的云,是那样的洁白,让人看上一眼,再难忘怀;然而,更让人难以忘怀的是,白族人对爱的诠释,对爱的表白,对爱的坚守,对爱的热烈。
啊,沧山洱海的云,永驻大理白族人民的心间。
年2月26日
写于平顶山市湖光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