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笋王一根竹鞭19个儿

根据绍兴晚报的报道:

“我粗略数了一下,这根竹鞭上密密麻麻长了十几颗冬笋,所以就送到博物馆来了!”近日,新昌县博物馆副研究馆员俞国璋接待了一位赶来“献宝”的农民。不过博物馆无法接收,最后由一位热心市民买下。

“献宝人”叫王雪阳,今年60岁,新昌县东茗乡后金山村黄潭坑自然村人。12月17日,老王去自家毛竹林里挖冬笋,用锄头刨开原来堆放着柴火树枝的泥土时,他发现了一颗冬笋,推开旁边的泥土后又有一颗冬笋冒出尖来。“我顺着竹鞭挖过去,不断有冬笋出现。”老王留了心,决定将整根竹鞭挖上来,看看这根竹鞭上一共长了多少颗冬笋。

竹笋挖上来后,老王清点了一下,大的16颗,还有两颗刚冒出尖头的小笋。老王将竹鞭捧回家,村民们都啧啧称奇。“村里八九十岁的老人都说没有见过这么长的冬笋。”老王说,看到这么神奇的冬笋,有人曾出价元想买走,但他没舍得卖。

“有人说,这个笋长得这么好,太难得,应该拿到博物馆展览去。”老王觉得这个主意好,于是19日一早他就从家里坐车赶到新昌县城,再转乘公交车来到新昌县博物馆,准备将冬笋送给博物馆展览,让大家开开眼界。

在新昌博物馆,记者见到了老王和他带来的“宝贝”。经反复查看,记者发现在一颗稍大冬笋的下面还藏着一颗小冬笋,所以,老王挖来的这根竹鞭上一共长着19颗冬笋。这些冬笋挤挤挨挨地排在一根40多厘米长的竹鞭上,看起来颇为壮观。

“他能想到把东西送到博物馆来,这种精神非常难得。”俞国璋表示,老王的“献宝”行为值得提倡,也让他非常感动,但遗憾的是,博物馆不接收、收藏需经特殊处理后才能保存的自然物质,且不具备相关保存条件。“我们常年接受全县市民的捐赠,主要是文物,或者与新昌生活生产有关系、与新昌文化建设或经济建设有关系的物品。”俞国璋表示。

最终,热心市民曹先生花元向老王买下了这窝冬笋,并向中国农科院相关专家要来了制作标本的方式。“冬笋是从东茗乡挖来的,我计划把冬笋送给东茗乡,方便他们日后展示之用。”曹先生告诉记者。




转载请注明:http://www.besttga.com/afhzz/8901.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0029241号-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