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人大代表,要始终把增进民生福祉的责任扛在肩上,自觉为群众排忧解难,推动解决人民群众的急事难事烦心事。”自先后当选清城区、石角镇两级人大代表以来,刘志伟履职尽责的身影穿梭在石角镇城中社区的街头巷尾,忙得不亦乐乎。在街坊们的眼里,既是人大代表也是社区书记的他,是服务群众的“排头兵”,是建设家乡的“领头羊”。
牵线搭桥引领乡村振兴翻新篇
“自从刘书记跟合作社协商沟通后,我们村里有稳定的活儿干了,收入也多了,大家更有干劲了。”提起刘志伟的事迹和村里的新变化,石角镇城中一队的村民们有说不完的话。
位于城中社区一队的蜗牛种养合作社成立于年,是城中居委会的重要经济组织,种有霸王花、火龙果等农作物百余亩,主要销往珠三角高端市场。刘志伟在接待群众的过程中,发现有不少家庭经济困难的妇女。他同时还了解到蜗牛种养合作社的用人需求逐渐增多,于是主动当起“牵线人”,在村民和合作社之间双向对接,沟通招聘事宜。在刘志伟的努力下,不少困难妇女进入合作社基地工作,还带动了本村多个农户加入发展农作物规模化种植,走出了一条共同增收致富之路。
村里妇女有了活儿干,但刘志伟还是不够放心,决定继续跟进合作社的运作。后续他又发现基地周边排水渠雨天积水严重的问题,影响了合作社的种植和附近居民的生活。在刘志伟的鼓励引导下,合作社拿出专项扶持经费来反哺本村的美丽乡村工作,用于修缮道路、清理水坑等基础设施,并出资购买化肥和举办农民培训班,提升本地人种植技术,更好带动妇女群众创业就业、促进产业长远发展。
在“石角”美丽乡村风貌带的建设过程中也有刘志伟的忙碌身影。石角镇在年被纳入清城区推进美丽乡村风貌带建设后,就致力于打造清远北江岸堤乡村旅游新标签,推出“石角”精品文旅项目。在项目进度覆盖到城中段时,刘志伟发现附近村民因土地权属问题产生异议,同时周边观光车辆的违停乱放问题突出,影响村民生活出行。他主动充当沟通村民的“桥梁”,向*府建议将闲置土地资源进行整合,建成“石角”项目沿岸观光带的专用停车场。
经过数月的商议,刘志伟与镇规划办、乡村振兴办等部门敲定了具体方案,并来到村民家门前做好民事沟通和宣传讲解,就大家关心的交通出行、环卫保洁、土地租赁等问题进行耐心解答,最终村民集体同意配合项目建设。
作为人民选出的人大代表,刘志伟始终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坚定初心,在推动各项惠民实事的过程中,始终将全过程协商、全过程民主贯穿工作始末,着力提升居民在乡村振兴建设过程的参与感和幸福感。
对症下药改造老旧街区换新颜
近年来,随着石角镇发展提质增速,部分老街小巷的墙面路面损坏、配套设施落后、公共卫生环境差等问题日益突出。改造老旧小区成为了民众急切的心头之盼,也成为了*府为群众办实事的重要议题。
为此,刘志伟多次与镇规划建设办和社区工作人员一同开展实地走访,围绕“改不改、改哪里、怎么改”广泛收集民意,将附近居民的想法和期望都一条条记录在笔记本上,同时争取群众对老旧小区改造工程的理解、支持。
得益于刘志伟收集的意见,*府进一步优化了施工方案,并增添人性化设计元素。截止目前,改造工程已完成优化污水管网、硬化黑化路面等阶段,有效解决了长期以来雨季给群众生活造成的困扰。
改造老旧小区的过程免不了“磕磕碰碰”。年1月初,刘志伟接到城中社区良种队居民反映由于下水道设施改造导致自家门前出行不方便的问题,他立即上门向居民耐心解释工程进度,并通知施工方尽快修复道路。经过刘志伟的多次沟通督促,确保施工方以最快速度铺设路面,让居民又恢复了出行便利。
除了助力改造老旧小区,刘志伟还组织社区居委干部对北江沿岸的老屋杂物进行“三清三拆三整治”和环境美化,以配合乡村振兴路线整治工作。
刘志伟十分注重吸纳民意、汇集民智,在他看来,发展是大家的事,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对于推动工作同样重要,这不仅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诠释,也是人大代表服务群众的初心所在。
身体力行促进网格化治理开新局
石角镇“人大代表网格化联系服务群众”制度实施以来,镇人大主席团创新搭建了“四级网格”履职体系,为代表在网格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