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看白癜风哪家医院疗效最好 https://m.39.net/pf/a_4782732.html二十四节气之处暑.mp:28来自生态环境部处暑,即为“出暑”,是炎热离开的意思。处暑之后,秋意渐浓,正是人们畅游郊野迎秋赏景的好时节。处暑过,暑气止,就连天上的那些云彩也显得疏散、自如,而不像夏天大暑之时浓云成块。民间向来就有“七月八月看巧云”之说,其中就有“出游迎秋”之意。“诗豪”刘禹锡在《秋词二首》中曾写道: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秋天的大自然美不胜收,自有一番情趣。巍巍的青山、悠悠的白云、清澈的溪流,无不荡涤心灵的尘土,使人升起返璞归真的渴望。王维在《山居秋暝》中写道: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此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以自然美来表现人格美和社会美。全诗将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声音以及浣女归来竹林中的喧笑声,渔船穿过荷花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景中有人、人心有景,人与自然合而为一。陶渊明写《饮酒二十首(其五)》时满怀着对田园生活的热望: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首诗主要表现隐居生活的情趣,写诗人于劳动之余,饮酒至醉之后,在晚霞的辉映之下,在山岚的笼罩之中,采菊东篱,遥望南山。诗人对于景色的描写重在“无心”。诗人随便在东篱采菊,偶然抬头,南山便映入眼帘。诗中写“见南山”,而非“望南山”,因为望是有心的,而见是无心的。南山就是庐山,是苏轼笔下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那个地形复杂的庐山。但在陶渊明这里,他只是随意一抬头,庐山就被收入眼里了,此外还有日暮的岚气,若有若无,浮绕于峰际;成群的鸟儿,结伴而飞,归向山林,这一切都是那么自然而闲适。诗人是悠然的,南山也是悠然的,人和山彼此共鸣,就是所说的天人合一。在陶渊明的诗文中,读者常可以看到类似的句子:“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归去来辞》);“卉木繁荣,和风清穆”(《劝农》)等等,不胜枚举。这些都是描写自然景物的诗句,作者笔下的自然万物是平静、祥和,涤荡心灵的,人作为自然万物的一部分,也要和自然万物和谐统一,融于自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于自然万物中汲取生活的智慧与营养,同时也尽人之力,保自然之和谐完美。黄宾虹先生说过:“山水画乃写自然之性,亦写吾人之心”,山水诗亦是如此。古人对自然之景的热爱和描写,实则是对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天生亲切与皈依,这在现代社会人与自然日渐疏离的境况下尤具有启示意义。在此秋高气爽的季节,不如约上三五好友,一起去亲近自然、感受自然吧!来源:环境保护杂志朗读:王采芹中央电视台《人与自然》《动物世界》总制片人编辑:陈馥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