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与安生90的人只看到了七月的脆

北京中科曝光 https://m.39.net/pf/a_5154124.html

雪利原创作品,抄袭必究豆瓣给7.6分,不冤枉也没贬低它。这部被称作“让男人看了更懂女人,女人看了更懂友情”的电影从头到尾只讲了三件事:友谊、互换人生和爱情。考虑到后者和男主一样在以女性视角贯穿全片的电影里被稀释弱化地只剩皮毛,我们今天只讲头两个。1、性格迥异的13岁少女十三岁的小姑娘安生,独来独往,叛逆不羁,有着跟年龄不相符的成熟和内心世界。她自幼丧父,妈妈爱自己远胜过爱她,似乎更不记得女儿的存在。现实的残酷,每一点都打在在安生心里。十三岁,她很清楚自己必须足够坚强,独立,不依靠任何人。在这个世界上,不爱惜自己的生命和草芥没什么两样,随时都有夭折的可能。直到某一天,她遇见了另一个与自己迥然不同的女孩,七月。同样十三岁的七月,有着和大多数人一样的家庭,温馨和睦,小而暖,康而安。也有着和大多数人一样的性格:温顺里带着点隐含的叛逆,乖巧里搀着点疯呆,秉性里带着点自私和胆怯。十三岁的七月想象着自己按照大多数人的秩序走完一辈子:上大学,毕业,工作,找一个合适的男人结婚生子——如果没有遇见安生的话,她多半就会照着这个路子走下去了。可如果,也只是如果罢了。十三岁,两个迥然不同的女孩遇见了彼此,就像遇见了另一个自己,一见如故,再见倾心。七月把安生带回了自己家,七月的父母也逐渐把安生当成这个家庭的一份子。安生找到了一种久违的,她向往却不可得的家庭温暖和爱。同龄小伙伴的爱,七月爸妈那种类似至亲的关怀,沾上“家”的味道的热开水热饭菜——这种味道对安生的诱惑之大令她多年后都难以忘怀。于是,安生经济独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把七月请到自己的出租屋来,语气里有种“得偿所愿”的畅快。在安生的世界里,七月找到了一种她向往的热情,奔放和自由——做自己想做的事,不必顾虑别人的眼光,安生的言行给了她最好的示范和模板。第一次见面,七月就在安生这个精神领袖的引导下,偷偷把学校的报警器给砸坏了。后来,两人还深夜翻进已经关门打样的市场偷拿商店的睡衣,再把钱放人家收银那里。每一片回忆,都在默默书写着:肆意的青春,友爱的彼此。02到底谁比谁更自私日子当然不会就这么一直斑斓不惊、和煦如春地过下去。一个男人的出现搅乱了两人原本平静的世界,继而将三个人都拽入“万劫不复”的深渊。三角恋从来都不稀奇,稀奇的是,三个当事人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将心事塞进背包,留给黑夜和沉默,直到多年后包袱抖开才又纷纷反悔。战役的号角从安生的离开,开始响起。后到的安生,主动选择去远方流浪。原本是很纯粹的悲伤送别,忽然一个“罪恶”的佛像项坠从安生的脖颈上掉了出来,七月的情绪变得复杂起来。有人说,安生的出走是七月对她的放逐。我一直觉得这个说法没有道理:七月何以能放逐安生?留下来在友情和爱情之间撕扯、还是假装若无其事地离开,从来都是安生自己的选择。成熟度远过于同龄人的安生,怎会不清楚自己的每一个选择会带来怎样的后果?可七月对她的好、给予她的温暖,她无力以同样的方式回赠,不得已只好用另一种方式返还:离开和成全。多年后,疲于四处漂泊的安生在明信片上问:七月,我可以回家了吗?是请求,更是控诉——这就是心理学上典型的付出型人格。我为了做了这么多,你怎么一点都不念我的好——你不该感到愧疚、感激我的吗?昔日的成全,此刻竟成了追讨被成全者罪过的凭证——你欠我的。没离开的时候,安生觉得她欠七月的感谢恐怕要用自己的一辈子去还了;离开后,安生一次还清了七月给予的所有,并且还有所盈余。重逢后的欢喜很快被那道绕不过去的高墙冲淡,两人终于在酒吧里爆发了生平第一次争吵,残酷而决绝。有时候,我们都习惯性地假装大方,假装看不见友谊里出现的那些越来越明显的裂痕和矛盾,假装一切如常,却怎么也掩盖不了内心怨愤的杂草越来越疯狂恣意地生长。七月恨自己不能多爱安生一点,更恨安生刚好提醒了她这一点。安生恨自己不能成全到底,更恨七月没有看到自己的牺牲和成全。有时候,友谊和爱情很像:付出地越多,想要的也就越多。那个拿定主意选择独自离开的人,在她孤独无助,感到不快乐的时候,多半会觉得都是另外一个人,导致了她如此局面吧?安生离开的时候就知道,她给的七月还不了,却还是毅然决定付出全部,到头来也还是不得不承认这样的孤注一掷,终究维持不到最后。03你是安生,还是七月看片时,我跟身边的人说:“它让我想到了一个朋友——我们曾经就像电影里的七月和安生,相爱又相杀。”她问:“那谁是七月,谁是安生?”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才能更好表达,只是说,“没有谁七月谁是安生。”因为七月和安生本就是“一体两面”。导演用两个相似又不同的女孩成长的故事折射出了我们每个人真实的内心:七月像极了,安与现实又渴望远方的我们,安生则正是那个我们向往中的不羁灵魂。流浪,总会有尽头,在外面跑久了人会累的;过惯了别人期待的人生,乖巧温顺地太久了,人也会腻味的。看遍全世界的安生突然觉得,不断跟陌生人打交道也没什么意思;而过了几十年“别人期待”的生活,爱了个怎样都不够爱自己的男人很多年后,七月突然觉得这么活着真没劲,不如去外面看看。这种想法在她脑海里潜藏了几十年,终于在苏家明离开后有了一个正当的出口。生活中,我们总是忍不住去羡慕别人的人生,想要跳出自己的生活圈子去创造别样的精彩。而现实是,所有绚烂到最后都会归于平淡,不甘重复昨天的我们选择常年奔波“在路上”,可谁又能一直在波澜起伏中接受海浪的动荡翻滚?就像朴树的那首歌里唱的:我曾经跨过山和大海也穿过人山人海我曾经拥有着一切转眼都飘散如烟我曾经失落失望失掉所有方向直到看见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美国一本畅销书小说,《萤火虫小巷》里,凯蒂在临死前对塔利说:你或许觉得我的人生太过平淡,事业上基本没有建树,半辈子的时光都消耗在了丈夫和儿女身上,可是我想你知道,我爱我的人生,这对我很重要。这个世界,你来过,爱过人也被人爱过,做错过事情也恨过人,曾为梦想不顾一切往前走,成功过也失落过。那么,你像安生还是像七月多一点并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当这一切成为过往,当你白发斑斑、年华老去,还能问心无愧地说一句:我很爱我这一生。你好,我是雪利,长期专注于个人成长和亲密关系。欢迎,一起读书践行,用认知迭代完成个人蜕变。本文原创:雪利说,欢迎转发、评论,抄袭必究。


转载请注明:http://www.besttga.com/afhpz/8605.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0029241号-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