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属于昆明的过年记忆

兰州可以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292716.html

春节迎面而来

滚滚的年味渐渐弥漫这座城市

为了梦想

有的人离开了这座城市

为了梦想

有的人来到了这座城市

而每个城市

都有属于自己的过年记忆

我们扎根于此

也渐渐融入了昆明的年味

贴窗花

贴窗花是古老的汉族节日习俗,新春佳节时,中国许多地区的人们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喜气洋洋。

打扫庭院

除夕之前,老昆明人都要洒扫庭除,这是全国人民都在做的。但一些老昆明人家还有另一项清洁工作。除夕之夜,用个火盆装着烧红的炭、松针,在家里的每个房间里往火盆里洒上醋,用醋蒸汽来“打扫”空气,然后关门,把火盆拿出大门倒掉。说是这一年的晦气就被驱除出家门了。

这一习俗的来源是陕西的“打醋炭”,是在明末永历年间,大量陕西军人在李定国、孙可望带领下入滇普及的。这种空气消毒法放到现在看也十分科学,老昆明人几百年前就知道了。

置办年货

置办年货是过年的重要工作,旧时老昆明人的年货大致有几类:吃的除了肉菜果蔬、糕点糖果,还必须准备大量的官渡饵块、米花团。用的有鞭炮、香烛、春联、门神像等。与众不同的是,老昆明人过年还需要大量的松针、松枝。

购买青松毛

松针是在吃年夜饭时撒在地上的,松枝则插插在院子里、门前,这叫“松蓬”,象征新的一年清吉平安,这个习俗在全国昆明独有。其实,这是彝族兄弟对松树的崇拜,过年时彝族要载种松树的风俗传给了昆明汉族,千百年来,这个中华民族大融合、团结的象征在昆明已经代代相传。

放爆竹

除夕夜的年夜饭前,老昆明人先要供天地,祭祖先牌位,祭祖的菜肴必须有青菜白菜芹菜和鱼,表示清账、有余。孩子给长辈行礼要压岁钱。然后放爆竹贴门神春联,爆竹点燃响的声音不能中断,中断了会断了“财气”,一旦发生中断时,立刻点响备用的另外一串。

贴门神

除夕门上贴的门神,中国几千年来无外乎神荼郁垒、尉迟恭秦琼。但在抗日战争时期,门神改为岳飞、戚继光,表达云南人民抗击外来侵略者的决心,这两位民族英雄威风凛凛的形象在有些家庭甚至一直延续至今。

吃炊锅

做完这些才能入席吃饭,年夜饭的菜肴琳琅满目,农村里的杀了年猪,老昆明传统的“猪八碗”菜肴自不可少,很多人家还要烧起滇式火锅——“炊锅”,煮上白菜、豆腐皮、木耳、蛋卷,热热和和地开吃。年夜饭桌上必不可少的还得有条完整的鱼——连年有余,讨个口彩。

给孩子“压岁钱”

古代传说,有个怪物叫“祟”,鬼鬼祟祟嘛,过年时候专门跑进人家来捣乱,摸小孩子的额头,所以要给小孩子“压祟钱”,后来“祟”写成了“岁”,这一夜,全家坐在一起说话,很晚才睡。

现在看起来,“守岁”是一家人在忙碌一年后,阖家团圆,专门用这个时间来好好沟通交流的一个很好的习俗,家事国事天下事,老人子女小孩子,围坐一起,度过一年的 一晚,其乐融融。

蒸年糕

正月初一这一天,不剃头、不泼水、不扫地、不动菜刀、不讨债。老昆明人一起床换上新衣,查查老黄历,看喜神在哪一方,向喜神行礼,蒸一笼米糕大家当早餐,称之为一年比一年“高”。

炒饵块

也有的全家在一起吃炒饵块。饵块是云南特特有的食品,与江南的年糕不同在于年糕是用米粉做的,饵块是用米饭做的,是中原地区的古食传到云南后,现在只有云南保存的食物。昆明人炒饵块要放入火腿、豌豆苗、大葱、腌菜、甜酱油等配料,油漉漉地端上桌来再放上辣椒油,大家热腾腾地吃上一碗。

滇剧表演

大街上,一些商家出钱请来的龙灯、狮子、旱船、霸王鞭表演也开始了,在各个铺面及大户人家门前敲锣打鼓,舞个不停。滇剧、花灯在民间演出。茶馆里,各种围鼓、清唱吸引老年人来喝茶静听。

迎财神

大年初二,是老昆明人迎接财神的日子,一早需买“发烛”——过去引火的木片,纸元宝,特别是昆明特有的“元宝鲤鱼”供在财神面前,以图一年财源广进。

拜神烧香

到了正月初七,昆明西坝东岳庙举行庙会,昆明人就到金汁河边拜神烧香,其实就是郊游。过年总不能天天都在城里“宅”着吧?庙会上还支起秋千架供大家玩耍,青年男女们也借机寻找着意中人。

金殿庙会

不过更热闹的郊游是正月初九的金殿庙会,传说这一天是玉皇大帝的生日,这一天,不只是在金殿所在地的鹦鹉山一座山上,庙会的摊子延伸出了好几里地,有各种杂耍表演、打把势、高跷、耍狮子、对山歌、唱小调。旧时昆明人赶金殿庙会,都是自带饮食在山上野餐,呼朋唤友,一片热闹。

赏灯

正月初十之后,昆明灯市开始,每天晚上,现在的正义路一段,一到夜里,灯火辉煌。水景灯、走马灯、宫灯,各种彩灯聚集,游人观灯购灯通宵达旦。这也是老昆明人一年内最丰富的夜生活了。

吃元宵

灯会一直热闹到正月十五元宵节,老昆明人说“元宵”的意思就是“年过完销假”了,这天老昆明人才会撤去过年期间的神台及供品,晚上家家煮元宵吃。传说元宵的名字和云南还有点关系,说的是民国袁世凯称帝,觉得“元宵”这个名字对他不吉利,下令改称为“汤圆”,但云南人就不改,护国起义一枪把袁世凯打下马来,应了“元宵”的音。

焚香“送百病”

正月十六晚上,老昆明人“送百病”,由老人带着全家人焚香找到十字路口,老人问疾病送走了没有,大家答“送走了”,所有再重新走一条路回家,不能原路返回。老昆明人说,在新的一年这样做了后,所有曾经的疾病、灾难,就这样永远不会回来了。

这些属于昆明的春节记忆

有些已经逐渐消失

有些仍在坚持传承

一年又一年的春节

年味虽然淡了

但对这个城市的爱却从未消散

(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besttga.com/afhzp/2481.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0029241号-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