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
弘扬民族文化
培育中国精神
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
活动启动仪式
为进一步传承和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培养师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兴趣,增强师生对大理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自豪感、荣誉感,培养学生对大理州传统文化的兴趣,深化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教育,丰富和活跃校园文化生活,打造学校特色,促进学校文化建设,培育具有中国精神、国际视野的领导型人才。大理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大理州民族文化工作团、大理州群众艺术馆、北附育英实验学校决定联合开展“弘扬民族文化培育中国精神”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
大理州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赵薇,北附育英实验学校校长逯翠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代表段树坤依次致辞。
大理州文化和旅游局为北附育英实验学校捐赠非遗系列丛书资料及课间操道具。
捐赠仪式
各位领导共同点亮启动球,拉开活动序幕。
启动仪式
白族的霸王鞭是白族民间七十四中舞蹈里 代表性和流行最广的舞蹈,充满着喜庆欢乐的气氛,反应了白族人民勤劳勇敢、纯朴善良、团结进取的精神。
群舞《八角鼓霸王鞭》
北附育英实验学校学生
白族霸王鞭课间操展示
洱海是大理白族人民的母亲湖,是大理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优美的旋律中倾注大理人民对洱海浓浓的爱意,悦耳的歌声让人们对洱海充满了无限的遐想。
独唱《洱海情》
独唱《母亲是中华》
作为国粹艺术的变脸,是川剧表演艺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历代川剧艺人共同创造并传承下来的民间艺术瑰宝。
表演《变脸》
白剧,云南大理地方传统戏剧, 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以吹吹腔为基础,吸收白族说唱艺术大本曲的曲调,加以发展而成为白剧。
白剧小戏《相逢在货摊》
唢呐艺术是一种中国民间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在白族的农事庆典,婚丧嫁娶、民间节日和民俗活动中,唢呐吹打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唢呐独奏《白家欢歌》
水袖舞是中国京剧的特技之一,它包容了戏曲和舞蹈的成分,讲究身韵合一,身姿摇曳,神韵必备,别具美感。
水袖舞《梨园情》
北附育英实验学校将不断探索实践,让非遗教育入脑入心,在学校营造“人人爱非遗,人人护非遗”的良好氛围,润物细无声般建立起民族文化自信。
让我们携起手来,一同守护我们共有的精神家园,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民族 传统文化,让多姿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的苍洱大地上活态传承,让我们留得住技艺,看得见传承,记得住乡愁。
文艺演出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