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那个医院比较好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据民国《和政县志》记载:“入正月过三日即演社鼓,或城或乡不拘。十三日城内张灯,乡民以社鼓来贺,男妇游览……”。和政秧歌当时表演的节目就有竹马儿、刀舞、旱龙船、狮子舞等。秧歌不但有说有唱,有歌有舞,而且还出现了有一定故事情节的小戏,更是程式固定,臻于完善。
和政秧歌始于明,盛于清,改革变化于民国,发展于解放后。它是由祭祀活动演变而成的娱乐活动,又通过文化交流,不断地充实和丰富内容。明代以后,大量汉族移民入迁,带来了南方的旱船、鞭子、竹马灯。民国初年来河州地区经商的山西、陕西商贾又传入了“跑驴”。民国初,有少数人开始踩五寸跷子,大多数仍为徒步表演。之后,和政秧歌经过不断的更新、完善,形成综合性的歌舞表演形式,成了群众喜爱的文化娱乐活动。
和政秧歌节目丰富,阵容庞大,演员有多人。形式多样,有说唱,有歌舞,并伴有武术、杂耍、杂角表演等。气氛热烈,异彩纷呈。和政秧歌的基本排序为:前五角、中三角、后五角、杂角。其中前五角由流星、仪仗队、旱船、四大光棍、乐队五部分组成。中三角的组成,人数众多,为秧歌的主体,其组成部分为霸王鞭、膏药灯、身子三部分,各部分都有不同的表演形式。杂角可以穿插在队伍中间,任意发挥,取悦于观众。
和政各地的秧歌在秋后农闲时节由本村社德高望重和技术娴熟的“把式”倡导、组织,并进行排练。在正月初三以后陆续外出演出,一般是按清代地方的会社组织和信奉地方神庙的范围,形成一条串乡表演的路线,名曰“马路”。各自的“马路”,互相不许超越,必须按历史遗留的习俗区域进行。
投稿邮箱: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