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满安宁市民文化学校托举失地农民幸

北京痤疮的 医院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89204421470077907&wfr=spider&for=pc

“爱是恒久的忍耐,又有恩慈,凡事包容,凡事盼望……”8月23日上午9点,太平新城市民文化学校如期开课,在老师的带领下,合唱班的学员们愉悦地排练歌曲《爱的真谛》,没有人看得出他们曾是一群眼神迷茫的失地农民。

文化乐民滋润民心

始甸新邑村的李玉明今年66岁,从地地道道的农民拆迁安置到城里,生活条件变好了,拆迁安置的政策他也满意,但是没了田地就没了精神寄托,他失落了好一阵子。年在朋友的劝说下,他参加了市民文化学校的二胡班,从此就像变了一个人。“我没有存折,但我有歌本,我有三个 的朋友——二胡、太极和声乐。”翻开他厚厚的歌本,里面整齐的收录了这几年在声乐班学过的每一首歌曲,“唱歌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也教会我们做人的道理,就像找到了另一种活法。”李玉明感慨地说。

“舞蹈班学员姜秀云从一个害羞的农村妇女变成舞蹈班班长、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的一把好手……转眼9年过去了,学员们都变了。”高丽英是建校初期就在市民文化学校任教的老师之一,她见证了这一群人的蜕变。

文化乐民、文化育民在太平新城,已化作绵绵春雨,滋润心田。

时间退回到年,太平新城建设如火如荼,建一座梦想城如车轮一般滚滚向前。新城开发建设同时也裹挟着整村搬迁、农民融城等各种社会矛盾,为让失地农民失地不失乐,同年9月,安宁市老年大学太平新城街道分校成立。

年9月,太平新城街道党工委审时度势,决定在安宁市老年大学太平新城街道分校的基础上,成立太平新城市民文化学校,开办舞蹈、交谊舞、二胡、花灯、小品等10个教学班,通过召开村组干部会议、党员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小区居民会议,广泛宣传引导群众积极报名,那一年共招收学员名。

就近上学,免费教育……街道党工委决定把视角进一步向农村延伸,随后成立了读书铺、桥头、始甸、妥睦、老峨山、册峨六个教学点。通过以城带乡,城乡共建,帮助村民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提高素质。

走进市民文化学校,电脑室、排练室、放映厅、办公室、会议室……硬件设施一应俱全。街道平均每年投入多万元保障市民文化学校教学活动的开展。九年磨一剑,在原来课程的基础上,近期太平新城光崀文创村开设起剪纸、茶艺、软陶、蜡花、陶艺、中草药等6门特色选修课程,聘请22名专业教师授课。

学员也从最初的名到目前的余人,班级覆盖6个村(社区)及辖区内所有新建住宅小区。

文化富民广辟就业创业路

随着城市的发展,失地农民越来越多,如何让失地农民失地不失业,直接关系到太平新城区域的稳定。市民文化学校在文化乐民、文化育民的同时,在文化富民中辟蹊径。学校通过集中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及订单式培训,全面提升学员综合素质,失地农民搭上了太平新城发展的快车,驶向更美好的未来。

张迎春是订单式培训的直接受益者,家住太平老村的他以前靠打零工、种庄稼,每月有元左右不稳定的收入。参加培训后,他进了太平新城合云超市做收银员。经过三年的努力,张迎春现在已经是超市大宗团购部和生鲜部的部门主管,收入也实现了翻番。“失地真的可以不失业,我对现在的工作很满意:离家近,收入高,还有前途。”

开展免费的专业技能培训不仅帮助村民解决了就业难题,更让有创业想法的村民鼓足了自主创业的勇气。

太平安灯村人何丽萍年在太平老集镇开了一个美发小店。当时她的爱人下岗在家种地,孩子还小。年,在得知市民文化学校开设美容美发培训班时,她毅然报名参加,学到了行业前沿专业知识,生意也越来越好。随后她又学习了插花课,嗅到商机后在美发店旁边开了一个花店,售卖绿植,也承接婚庆花艺,全家的就业问题就此解决。

截止年7月市民文化学校共组织专业技能培训余次,订单式培训余次,培训人数达余人。通过参加专业技能培训,学员就业创业人数达到余人。通过订单式培训为百大超市、合云超市、各物业管理小区、医院、奥特莱斯商业广场等企业输送收银员、水电工、保洁员、护工等余人。

文化和民构建和谐新城

依托市民文化学校开学及毕业典礼、课前15分钟党的方针政策和太平新城街道各项惠民政策的学习,学员们成为了村组干部以外另一支强有力的宣传队伍。

9年期间市民文化学校自创节目余个,宣传政策法规、展现新城发展变化、赞美邻里和谐、普及科学革除陋习……内容涵盖了方方面面,形成区域内正能量的有力传递者。在太平新城开发建设时期,这支队伍在缓减失地农民上访、解决征地拆迁矛盾工作中起到了强有力的作用,九年中太平新城均未发生大规模群体性上访事件。

学有所成就需要一个更大的舞台展示,学校顺势成立鼓队、旗袍队、霸王鞭队、踩街队、社戏团等大型文艺团,在太平举办的徒步走、自行车赛等大型群众活动中,“太平文艺队伍”风姿卓卓、声名鹊起。近几年,市民文化学校的文艺队在省市级比赛中大放异彩,斩获大奖无数,成为太平新城的又一块金字招牌。

九年来,市民文化学校如同开启了一扇文明之窗,在这个大家庭的“浸染”下,群众的眼界更加开阔,观念不断转变,精神面貌发生深刻变化,讲文明、讲奉献的良好社会氛围日益浓厚。他们运用学到的理论重新审视自己的价值,重新寻找自己在社会中的定位。有人在这寻到知音,有人在这看到出路,有人在这获得技能……“好班级,好团队,好学校,更好的太平新城。”一变为二,二变成四,四变得八……太平新城的细胞在快速裂变,变得崭新,变得更有生气,变得熠熠生辉。(潘明丽/文宋玉昆/图)




转载请注明:http://www.besttga.com/afhzp/4989.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0029241号-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