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忽悠 http://www.wzqsyl.com/电影《七月与安生》是在年上映的,已经过去了快四年,但还是有不少人在闲时拿出来看看,说明这部影片是值得回看的,不失为一部好影片。当然,这部影片是拿过大奖的,从演员、编剧到原创音乐,都拿过不同的奖项。两位主演,周冬雨和马思纯不用多说,凭借《七月与安生》一举拿下当年的金马影后,还是少见的“双黄蛋”;编剧林咏琛、李媛、许伊萌、吴萌拿下多次国内电影奖项;第36届香港电影金像奖的最佳原创电影音乐则颁给了《七月与安生》。这些奖项说明了影迷、评委对这部电影的喜爱,导演曾国祥也凭借该电影打破了人们对他的刻板印象。人们所认识的曾国祥是曾志伟的儿子,姐姐是曾宝仪,背后有这样的家世,难免会被人在背后“指指点点”,会被人说靠着父亲、姐姐的资源而成功。但他不是这样,他以彭浩翔为目标,想成为这样的人,就努力地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七月与安生》算是他的导演处女作,说实话,第一部电影作品能拍成这个样子,是不可多得的,获得的荣誉也说明了这部电影的成功。曾国祥除了指导《七月与安生》获得成功,从而走进观众视线,则三年后的《少年的你》就奠定了曾国祥在电影上的地位。在上映前,有很多人不看好这部电影,因为它是青春爱情片。也许是当时的电影市场的“青春片”印象所致,大多数人都觉得青春片是“堕胎”“车祸”“失忆”之类的狗血剧情,让青春片成为烂片的代名词。当它上映后,多数人都对这部影片改观,它的剧情的确有值得回味的地方。它不是印象当中的青春片,不得不说安妮宝贝擅于拿捏青春期少女的个性,懂得如何表达,让这部片子在同期的青春片脱颖而出。首先,影片的结构很出彩。影片一开始是以一部小说开篇,小说名字与电影同名,这部小说就是电影的一个缩影,这样就构成了影片的结构。电影就在这样的结构下缓缓推动发展,影片节奏紧凑不拖沓,情节过渡得也很自然。影片的结局其实有三个,但是最让人喜欢的是第三个,其他的两个结局有些残酷。第三个结局是七月难产失血过多而去世,留下了一个孩子,七月把她托付给了安生。从此安生就带着那个孩子活着,活成了七月的模样。安生开始写小说,小说里的七月活成了安生的模样,就是影片里开头提到的《七月与安生》。这样的结局首尾呼应,放在一篇文章中是完美的,放在影片里效果同样。话说陈可辛一开始是反对这样的结局安排,没想到试映后却得到影迷的喜欢,这样的效果是陈可辛没预料到的,但它是曾国祥预料到的。有了成功的剧情,当然也不能离开演员的精彩演绎。这部电影从选角上来说,是合适的,导演选对了演员。安生是一个叛逆、乖张的女孩子,爱闯荡、爱冒险,古灵精怪,与周冬雨的外形比较搭,再加上周冬雨的演技,把一个不按套路出牌的女孩子演活了。而七月正好相反,她很安静、乖巧,是一个永远的优等生。其实七月这个角色是最难演的,她前期是很温吞,但她把所有一切都藏在心里,她的心理活动丰富,在最后的时候要爆发出来。从隐忍到爆发,考验一个演员的演技,马思纯就刚好做到了,把那种小心翼翼拿捏得很到位。马思纯这个演员本身是一个敢于突破的演员,之前演的黎吧啦,与七月一点都不像,反而是像现在的安生,这样不重复选择同样角色,对一个演员来说,是比较难做到的。在豆瓣上有这样一个短评:“我叫七月,你是安生,其实我们是同一个人。”或许很多人都觉得这句话说得不对,她们明明是两个人啊。其实她们就是一个人,是一个女孩子的理想和现实反映。每个女孩都想活成安生的样子,潇洒、洒脱,不羁放纵爱自由,去旅行、去环游世界,爱憎分明,轰轰烈烈地谈一场恋爱。但是囿于现实,很多女孩子都忘记了当初的那个样子,变成了七月,安分守己,小心翼翼地做好每一件事,不想得到别人的批评,年龄到了就结婚生子,也不在乎那个人是否是自己爱的。所以最后一个结局是最完美的,七月在安生的笔下,活成了七月最喜欢的样子,无拘无束,而安生在努力地过日子。或许这也是导演想要向我们传递的信息吧,每个人都可以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前提是要经历一些与之相悖的事情。希望天下所有的女孩子都能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愿你美,更愿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