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之白露,于每年9月7~9日,是由于大气温度降低后,水汽在地面或近地物体上凝结而成的水珠。白露是一个反映自然界气温变化的重要节令,也是秋季由闷热转化为凉爽的转折点。
白露有三候
一候则为鸿雁来:所谓鸿大雁小,自北而来南也,不谓南乡,非其居耳。其意为天气开始转凉,候鸟开始飞往南方避寒,此时人们也慢慢开始增添衣物。
二候是为玄鸟归:玄鸟元鸟也,玄鸟在春分初候,自南向北飞;在白露二候,则自北而往南迁也,玄鸟类似于燕子,燕子为南方之鸟,故曰归;天气逐渐变冷,玄鸟归南。
三候应为群鸟养羞:三人以上为众,三兽以上为群,群者,众也。意为天气转凉,群鸟开始蓄食备冬,如藏珍馐。
白露习俗
01
收清露
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上有一段相关的记载:“秋露繁时,以盘收取,煎如饴,令人延年不饥”。因此,在白露节气“收清露”是一个具有特色的习俗。
02
吃龙眼
龙眼作为一种食物,它具有益气补脾,润肤美容,养血安神等多种功效。在民间,有些地方白露节气有吃龙眼的习惯。
03
祭禹王
禹王即大禹,他是传说中的治水英雄。每年白露时节在个别地方会举行祭禹王的香会。
04
品白露茶
茶有“春茶苦,夏茶涩,要好喝,秋白露”之说。秋天的茶间于春茶和夏茶之间,香气平和,韵味悠长。在白露品秋茶,可以说相当适合哦。
05
喝白露米酒
白露酒是湖南一带特有的传统名酒,相传始于先秦,盛于唐宋。白露酒温中含热,略带甜味称“白露米酒”,每年白露节一到,人们都喜欢喝一喝白露米酒。
白露养生
(一)早晨喝粥,能防秋燥。如:银耳粥、玉米粥、莲米粥、红枣粥、红薯粥等;
(二)宜早睡早起。白露节气大自然的阳气逐渐收敛,阴气将越来越盛,起居宜顺应自然界的变化;
(三)起居规律,身不着凉。俗话说“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意为气温下降速度逐渐加快,到了白露,穿衣服就尽量不要赤膊露体,注重足部保暖,以免着凉;
(四)经常运动锻炼。秋季的气候特点是燥、凉、爽。因此,加强身体的锻炼,每天进行适当的运动,例如散步、慢跑等等有益于身体健康;
(五)足部养生,温水泡脚。白露节气来临,有些人会出现手脚冰冷,四肢怕冷等情况,这时晚上适当的用一些温水泡脚,对足部会有一定的保暖作用哦!
欣赏白露小诗
壹
《相和歌辞·玉阶怨》
唐·李白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
贰
《凉夜有怀》
唐·白居易
清风吹枕席,白露湿衣裳。
好是相亲夜,漏迟天气凉。
叁
《蒹葭·诗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肆
《白露》
唐·杜甫
白露团甘子,清晨散马蹄。
圃开连石树,船渡入江溪。
凭几看鱼乐,回鞭急鸟栖。
渐知秋实美,幽径恐多蹊。
伍
《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陆
《秋圃》
宋·杨万里
何处秋深好,山林处士家。
青霜红碧树,白露紫*花。
一熟雠频雨,朝晴祷暮霞。
连霄眠不著,犹自爱新茶。
文
陈丽
图
来源网络
排版
陈怡兰
校对
张钰宣萱吴先梅张金丽
指导老师
赵继清
监制
陈威龙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