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语学院小分队赴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

白癜风会治好吗 http://m.39.net/pf/a_7508091.html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积极响应教育部、团中央等相关部门关于开展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号召,引导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在宣讲中助力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并进一步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校团委的支持下,8月2日至5日,外国语学院小分队赴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市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01

探寻民族文化,助推乡村振兴

站,小分队深入走访弥勒可邑民族文化生态旅游村。可邑民族文化生态旅游村是弥勒阿细文化 代表的古村落,它集喀斯特地貌风光、彝族文化、民俗风情于一体,村落内有密枝仙境、虎啸山林、可邑古村、彝族博物馆等多个具有助推可邑乡村振兴发展的旅游点。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小分队成员们首先观看了当地阿细村民们表演的烟盒舞、霸王鞭以及 代表性的 非物质文化遗产——阿细跳月。阿细跳月带有鲜明的民族和地域特征,是彝族山地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在增强民族团结,加强民族文化交流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表演结束后,小分队深入走访了阿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馆,和州级霸王鞭传承人龙秀芬进行了访谈,了解到了在本地州市级传承人有十余人,其中男性较多,女性传承人中年龄 为43岁,表演收入为每个月元,除表演时间外,要下地干活。龙秀芬表示,自己是自幼喜欢阿细的传统文化,并且也有传承人,但是目前,阿细民族文化代际传承上,人才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在传习馆内,还有正在做彝族刺绣的绣娘,手工编竹帽的老人,她们表示,虽然现在做手工的人越来越少了,但只有用传统的手工方式制作民族的东西,民族的传统技艺才不会消失。

传习馆内,小分队根据实地走访观察情况,向传习馆内的阿细村民们进行了有关民族团结进步*策的宣讲,并详细介绍了国家出台的系列保障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的*策。

02




转载请注明:http://www.besttga.com/afhzz/1921.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0029241号-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