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
“八月节,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
白露是秋天的第三个节气,
在每年阴历的九月初。
古人以四时配五行,秋属金,
金色白,故以白形容秋露。
白露实际上是表征天气已经转凉。
白露三候
一候,鸿雁来
鸿大雁小,自北而来南也,不谓南乡,非其居耳;
二候,玄鸟归
玄鸟解见春分,此时自南而往北也,燕乃北方之鸟,故曰归;
三候,群鸟养羞
三人以上为众,三兽以上为群,群者,众也,《礼记》注曰:“羞者,所美之食。”养羞者,藏之以备冬月之养也。
白露习俗
吃龙眼
在我国福建省福州地区有吃龙眼的传统习俗,“白露必吃龙眼”,人们都认为在白露节当天吃下龙眼有补益身体的奇效。因为龙眼营养丰富,是药食同源的宝贝,不仅具有养血安神、益气补脾、润肤美容等诸多功效,还有助于治疗失眠、贫血、神经衰弱等很多疾病。
同时,白露节气之前的龙眼不仅个大,而且味甜口感好,所以形成了在白露时节吃龙眼的习俗。
古语说:“白露节气勿露身,早晚要叮咛。”白露时节白天虽然还比较温暖,但早晚已比较凉爽,需要提醒人们不要赤膊而防止着凉。有些地方的习俗认为白露时节的雨下在哪里,就会苦在哪里。而很多地方都有“补露”的饮食习俗,顾名思义,即指白露节气期间的滋补养生,龙眼即为南方秋季的“补露”佳品。在民间,人们都非常看重白露前后的养生,只是由于地域不同,“补露”的方式方法各有特色。
采十白
在浙江温州、苍南、平阳等地区,民间有“采十白”的习俗。人们抓住白露节气这一天时,去田野间采集“十样白”,也有“三样白”的说法,然后拿来烹制草药等,以达到滋补身体、祛除风气(关节炎)的效用。
“十样白”指的是十种带“白”字的中草药,如白茅甘、白木槿和白毛苦等,以期与“白露”的形名相应。
祭禹王
在太湖地区,白露节气还是人们“祭禹王”的日子。“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进入白露以后,鱼肥蟹膘,为了能在捕捞的时候有一个风平浪静的湖面,以获得好收成,太湖岸边的渔民们都会选择在此期间,前往太湖中央小岛上的禹王庙进香祭拜,祈祷禹王的保佑。
《禹贡》里记载大禹疏通三江,使得“震泽底定”。太湖的古称便是“震泽”,相传大禹治水共历时十三年,在十三年间,自北而南,从*河至江淮, 行进到太湖时,将兴风作浪的鳌鱼镇压于湖下,最终消弭了水患。于是,太湖渔民都称大禹为“水路菩萨”,千百年如一日,每年都会为禹王举办盛大的祭祀典礼,感恩他,同时也祈愿禹王能保佑一方的平安。
太湖岸边的渔民们在每年的正月初八、清明节、七月初七和白露节这些日子里,都要在湖中心的小岛上举行祭拜禹王的香会。而其中又以清明节、白露节这春秋两祭的规模 ,往往历时七天。在祭祀禹王的同时,还会祭祀土地神、蚕花姑娘、姜太公、花神、宅神、门神等。
白露诗词
《白露》
杜甫
白露团甘子,清晨散马蹄。
圃开连石树,船渡入江溪。
凭几看鱼乐,回鞭急鸟栖。
渐知秋实美,幽径恐多蹊。
《秋露》
雍陶
白露暧秋色,月明清漏中。
痕沾珠箔重,点落玉盘空。
竹动时惊鸟,莎寒暗滴虫。
满园生永夜,渐欲与霜同。
《秋露》
雍陶
白露暧秋色,月明清漏中。
痕沾珠箔重,点落玉盘空。
竹动时惊鸟,莎寒暗滴虫。
满园生永夜,渐欲与霜同。
养生食物
梨:清心降火解秋燥梨具有润燥消风,镇咳止喘,清心降火的作用,可以缓解“秋燥”,醒酒解毒。
大枣:宁心安神抗过敏大枣具有宁心安神、益智健脑、增强食欲、除腥祛味,抗过敏,提高免疫力的作用。
菊花:祛燥润喉防感冒菊花可疏风平肝,清心除烦,祛燥润喉,生津明目,解酒毒,对感冒、头痛都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