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晓飞二姨,我永远想念你

爱故乡发现美书写美传播美

二姨,我永远想念你

程晓飞

金秋十月,瓜果飘香,胡杨金黄,这是南疆最美的季节。10月25日重阳节这天,我在麦盖提县给千里之外的母亲打电话,母亲说,70岁的二姨走了,没有留下一句话,抚养的4个儿女也没有一人待在身旁……

放下电话,思绪如潮。我不禁想起了小时候与二姨朝夕相处的难忘岁月,想起了童年追随她成长的点点滴滴……

挖野菜

姥姥家是个大家庭,姥姥姥爷,我娘姐妹3人,还有两个舅舅,共有7口人。那时家里本来就穷,兄弟姊妹们又多,家里的吃饭就成了大问题。

我记得每到春天,山圪梁上刚刚泛起绿色,空气里飘来泥土的芬芳,苦菜、灰菜、马齿苋、蒲公英、小蒜……各种野菜破土而出。这时候,二姨就会带着我们几个外甥,提篓背包,带上铲子,早早出门去挖野菜。田野里,潮湿的空气和着泥土的腥味和青草的味道,夹杂着红橙黄绿的新鲜。在二姨的吩咐下,我们几个外甥开始比赛挖野菜。二姨边挖边给我们讲哪些野菜可以吃,哪些野菜有毒,山坡地长的灰菜和苦菜多,阳坡地长的小蒜和马齿苋菜多,田间路长的蒲公英多,山崖、石头缝里长的马捻菜多,阳坡地比背阴地好挖……她告诉我们,小蒜可以用来炒米饭,苦菜可以腌酸菜,灰菜可做成“菜夹子”,马齿苋和蒲公英可以当药吃,不仅去火消炎,还利尿止痛调盗汗,圪梁梁上的野菜都是宝。为了挖野菜,二姨带我们满山遍野地跑,连那些犄角旮旯也不放过。二姨给我们讲,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她们经常吃不饱肚子,村里的槐花,榆树皮,山间的杨树叶和野菜,都被人吃光了,人们用榆皮面,杨树叶,用高梁杆、玉米杆掺粗粮面做成发糕度日子,那时候多挖几颗野菜,就是一个人一天的口粮。你想想,如果没有这些野菜,在天灾人祸的年代,会饿死多少人啊。那时候,孩子们天天都跟着大人去挖野菜,可哪儿有那么多的野菜可挖啊,苦难的岁月,野菜也成了宝贝。到了地里,谁也不吱声,盯着目标,全神贯注搜索,如果同时发现一颗野菜,那都是要争着去抢的,好兄弟好伙伴往往为抢一株野菜而反目为仇,有的甚至打的头破血流!记得娘说过一句很哲理的话:饥饿,能考验人情的冷暖与人性的厚薄!

如今,追求绿色、天然、有机、无公害的土特产品,己经成为一种时尚!城里人往乡下跑,老家的山野菜成了“香饽饽!”用二姨的话说,现在的野菜不是为了填肚子,是为了解馋。

二姨儿时过的很苦,她带我挖野菜的经历至今仍历历在目,在她身上,我懂得了不畏艰险,迎难而上,吃苦耐劳,这些朴素的道理深深地影响了我后来的人生。

捡麦穗

每到夏天学校放暑假,只要有空,二姨就带我到麦地里捡麦穗。在足有足球场那么大的田地里,我走一走、停一停、歇一歇,慢慢腾腾,拖拖拉拉,看到小穗不想要,专想捡大穗,半小时过去了,结果只捡了十多个穗子。再看看二姨,虽然有点驮背,身体略带残疾,但干起活来则一点都不马虎,比男人都利索,足足捡了有上百个穗子。二姨语重心长地对我说:“捡麦穗不能像猴子掰苞谷只拣大的, 捡来捡去也没捡几个。麦穗很小,但可积少成多,它要是种子,浇水施肥精耕细作后,还会变成一片丰收的麦田呢!”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这是努力的结果,也是生活中的哲学。二姨夫得癌症去世的早,家庭的重担早早落在二姨的肩上,她早出晚归,操持家务,将4个儿女全部抚养成人。二姨的朴实和勤劳,是武乡革命老区众多普通儿女的真实写照。捡拾麦穗,只是我童年的一朵浪花,但它将永记我心,消沉时给我方向,困难时给我力量!激励我在工作中不挑肥拣瘦,让我受益终生!

挑井水

姥姥家所在的冀家垴村,离我家所在的马汉脚村不远,我也就成了姥姥家的常客。

冀家垴北边有一口老井,距姥姥家大概有五华里多的距离。我有时也会挑着姥爷给我特制的小扁担小水桶跟大人一起去挑水。记得有一年秋天,山里干旱少雨,庄稼绝收,老井干涸,老百姓吃水都成了问题。有一次,天刚蒙蒙亮,我跟二姨就早早就出了门来到井边排队接水。大家小心翼翼地抓着石缝,轮流下井放桶接水,“滴答”、“滴答”的滴水声考验着每个人的耐心和耐力,从早上到晌午,最多也就只能接两、三桶水。年轻的二姨给我往两个小桶各倒一半,让我跟她一起往回走。谁知走在半路,扁担竟不听使唤滑下肩来,水洒了一半。二姨脸色顿时暗了下来,把我一顿“数落”:“你看你都10岁了,毛毛糙糙的把水都快洒完了,你姥姥还等着用你的水做饭呢!……”。我委屈地蹲在地上,大哭起来。二姨又赶忙来安慰我:“别哭了。下次挑水一定要小心点,上坡时换肩用力一定要平衡,不然扁担就会闪脱,要学会换肩换气换力。挑水挑的不光是力量,还挑的是技巧!”那一天,我才知道这小小的扁担里竟还藏着这么多的学问……

回到姥姥家,大人开始做饭。二姨把淘米剩下来的水倒在铁桶里,又浇到菜地里,舍不得有丝毫浪费!二姨说:“咱这里缺水,老百姓大都靠天吃饭,水贵如油。大家都眼巴巴的盼着老天快下雨,就可以痛痛快快地玩水,洗澡,浇地了。”

后来,听说村里打了深井,通上了安全、干净、卫生的自来水。条件越来越好,排队挑水的历史己一去不返,但二姨惜水如金的举动,却融入了我的血液,勤俭节约成了我一生的习惯!

二姨走了,再看不到她带我挑水,捡麦穗、挖野菜的背影。二姨走了,再也看不到她教我叠飞机、划旱船、打“霸王鞭”的身影。二姨走了,再也听不到她给我讲“仙女下凡”,“八仙过海”。二姨走了,走的是那么无声无息,没有留下只言片语,只留下了我对她的思念。

二姨走了,留下了我对故乡的深深眷恋。武乡这片英雄的土地,不知铸就了多少像我二姨这样的平凡儿女……

这段时间,我出差到喀什麦盖提县,恰逢疫情反复,被封在小区不能出门,久困房中,常常想起二姨,想起她的音容笑貌,想起她勤劳辛苦的一生,不禁涕泪滂沱。

二姨,我永远想念你!

年11月1日深夜

写于麦盖提县刀郎公馆

作者简介:程晓飞,网名沙漠红柳,山西省武乡县上司乡马汉脚村人。年9月出生,年参军,曾就读于乌鲁木齐陆军学院,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总裁班。长期在新疆军区任职,现选择自主择业创业,从事农牧全产业链工作,好旅游,喜奇石,热心乡土文化,军旅文化,红色文化研究传承。

主编:采禾

小编:含函

呈现众生相传播真善美

让我们一起用文字记录家乡之美

投稿邮箱:mlmlwxy

.


转载请注明:http://www.besttga.com/afhzz/4325.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0029241号-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