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阅读读春秋人物故事,探究中国人性格

防治白癜风全面升级 http://m.39.net/pf/a_7540894.html

陈禹安说:

春秋战国这段时期,是中国人的价值体系、道德观念得以成型的一个重要基底期。而吴越争霸又是其中最为波澜壮阔、惊心动魄,且极具样本意义的一段历史。其间,道德的坚守与唾弃,人性的扭曲与挣扎,承诺与背叛的博弈,忠孝与仁义的抉择,汇成了万千爱恨情仇、悲欢离合,激起了无数心海狂澜,情丝乱缕。

所以,我用心理学的手术刀来解剖这段历史,也就有了这套“心理吴越三部曲”(《鞭楚》《辱越》《吞吴》)。这一幕幕已经过去的历史,彷佛是一个个活色生香的心理学实验。在这些不可复盘的“实验”中,楚平王、费无忌、太子建、伍子胥、阖闾、要离、孙武、楚昭王、勾践、夫差、伯嚭、孔子、子贡、范蠡、文种、西施等诸色人等在独特的文化情境中本色“出演”,他们用生命经历的心灵抉择与命运煎熬,值得我们感同身受,更值得我们引以为镜。

读春秋时代的故事,探究中国人性格形成的历史原因。

以史为镜,这是时下 的比《二号首长》还好看的官场斗争、职场励志小说。

这是很多读者“憋着尿”一口气看完的,比《明朝那些事儿》还好看的心理历史小说。

今天我们开始阅读心理吴越三部曲之二《辱越》第19——21节,继续读这些激荡人心的春秋人物故事。

开心阅读19鞋子代表我的心

巨大的幸运再一次降临到楚昭王头上。

吴*退出郢都后,子西、子期等一拥而入。在沦陷了十个月之后,楚国的国都终于又回到了楚国人的手中。子西立即派申包胥从水路直奔随国,迎请楚昭王回国。随后他又立即派人去收殓父亲楚平王的尸骨残骸,但哪里还能找得回呢?

楚昭王得知喜讯,兴奋难抑却并未感到太多的意外。这个多次遭逢天赐祥瑞的人,已经形成了较为独特的一种认知世界的图式。

所谓图式,就是关于自然和社会的一种概化知识。湛庐宝剑、孙叔敖预言以及随国的卜辞已经让他深信,自己确实是上天的宠儿,虽然遭遇艰险,但必会柳暗花明,枯木逢春。只是,这一段颠沛流离的逃亡生涯,也已经深刻地改变了他的内心世界。当命运再度赐予他一次重新开始的机会后,他再也不会像以前那样懵懂无知、无所担当了。

随侯得知这个大好消息后,也终于放下了一颗久悬的心。他深深为自己,也为随国感到庆幸。这个小小的国家,由于“上天眷顾”,在楚吴这两个大国之间押对了宝,也就可以继续存在了。

楚昭王为了感念随侯在自己危难之际的不弃不离,和他盟誓,约定两国永保友好,互不侵犯。这个“互不侵犯条约”其实只是一种场面上的客套话,随国是没有能力侵犯楚国的,只要楚国不侵犯随国就万事大吉了。楚昭王给随侯这颗定心丸,显然也是出自互惠规范的驱动。

在启程归国之前,楚昭王提了一个古怪的要求。他吩咐侍从把他当初逃亡时所穿的一双破鞋子找来换上。

当初,楚昭王狼狈不堪地从郢都逃离,半路上把鞋子跑丢了。因为出逃仓猝,没有带换用的鞋子,楚昭王只好又跑回几十步把鞋子捡回来,重新穿上。等他到了随国,暂时安定下来,随侯以上宾之礼对他,当然也为他准备了好几双新鞋子。

侍从听了楚昭王的古怪要求,大惑不解。眼看要回国了,楚国再穷,难道还会缺了大王的一双鞋子吗?

楚昭王看到他们迷惑的神情,主动解释说:“我之所以舍不得这双鞋子,是因为它跟着我千里跋涉,历经万难,从郢都来到此处,现在要回国了,当然是要穿着它回去啊。”

这句话可谓是“一语惊人”!与楚昭王先祖楚庄王“三年不鸣,一鸣惊人”的楚国经典传奇有得一拼!

楚昭王哪里是在说“鞋子”,分明是在说“人”啊!

这句话传开了去,一路追随着楚昭王的斗辛、斗巢、王孙繇于、钟建等每一个人都被深深地感动,热泪盈眶。这才是真正符合他们期望的楚国 !眼前的楚昭王再也不是当初那个“大难临头我先跑”的懦弱之君了。有了这样的大王,楚国的复兴难道还会很远吗?

人们倾向于判断一个人的行为是由他的气质或人格决定的。这就是特质推论。在没有其他因素干扰下,人们都是把他人看成“表里如一”。因为“里”不易见,所以,只能由表及里,由表推里。像王孙繇于、子期那样敢于舍身救主的,人们就将他们视为勇士。而像楚昭王那样临危脱逃的,就被人们视为懦夫。

如今,楚国的大夫们根据楚昭王的这一行为,毫不犹豫地推断出,他们的大王已经变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有道明君。

不要忽视这一微小事件的影响力。就是这么一双破败不堪的旧鞋子,就此成为楚国伟大复兴的起点,燃起了这帮逃亡楚臣的希望心火,最终也将支离破碎的楚国人心聚拢在了一起。

根据 期望定律,人们对于那些与自己期望相符的行为或事件往往会给予特别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besttga.com/afhzz/1902.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0029241号-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