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来看这么多艺术大腕齐聚遵化小村庄要

12月15日,为把全市广大文艺战线队伍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的十九大上来,掀起学习宣传贯彻*的十九大精神热潮,由遵化市美术家协会发起,并联合作家协会、书法家协会、摄影家协会共同开展的,以“遵化市文学艺术家风光行、学习宣传贯彻*的十九大精神”为主题的遵化文学艺术家宣传展览公益活动,走进了马兰峪镇官房村,开始了宣传贯彻十九大、遵化全域旅游 站。

来自我市美术家协会、作家协会、摄影家协会、书法家协会的20多名文艺工作者参加了采风活动,活动将通过艺术创作的形式推动*的十九大精神落地生根,更好地为宣传推介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贡献力量,以诗书画影的形式进行学习宣传并开展公益活动。

活动中,来自各协会的文艺工作者们立足自己的岗位,充分发挥艺术作品的引领作用,积极创作反映有关官房历史文化的好作品,展现美丽乡村风貌的变化和社会发展的成果,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的十九大精神。

此次马兰峪镇官房村风光行是宣传展览公益活动的 站,之后还将组织文学艺术家到旅游景点、重点企业、田间地头、社区、学校、医院、交警环卫等基层进行实地采风;并将组织文学艺术家 作品展,把诗书画摄影作品进行拍卖,所行善款全部捐给困难群体。

官房村

官房村,戍边守关文化历史悠久,是国内兵营城墙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兵营之一。官房村,顾名思义就是当官的人住的房子,按现制讲,属于守**官的“家属院”。始建于燕、唐,兴于明、清。明初大将徐达督建马兰关长城时看重此村是块极好的风水宝地便征用此村,建成了高级将领及家属住所和*粮的营房。清朝入关后,皇帝把官房西的昌瑞山定为万年吉地,修建清东陵,并派重兵驻守马兰关,官房村改名为“新官房”,村内住的都是跟随康熙皇帝征战的七品以上世袭武官,官位级别相当高!

这里的古城墙,建于咸丰年间,高2.7米,宽约1米,长达米,官房所有的村民都居住在围墙内。在破四旧运动中,全村干部群众都奋力保护,最终留下保存如此完整的古代兵营城墙,这在清东陵、清西陵乃至全国,都是极其少见,极为难得的一处。古井、古石桥等也基本保存完好,村内古建筑遗迹尚依稀可见。

摄影:孟凡成

官房村的建筑特点明显。从建筑格局上看,宅院讲究中轴对称,主次分明,院落宽敞气派,完全符合中国北方传统建筑形式;从单体建筑看,建筑屋顶、门窗和墙面的装饰运用古建筑符号,独具韵味。建筑大多采用青砖灰瓦坡屋顶形式,屋顶上的烟囱为传统的“将*帽”样式,很有特色。

摄影:王润泽

官房村的满族风俗鲜明。至今仍然保留着当年若曦姑娘偷溜出宫,十四王爷亲自操练并为她展演的皇会,有狮子、龙灯、高跷、少林会、旱船、莲花落、霸王鞭等; 特色的当属满族的饮食文化和满族服饰文化,有让您赞不绝口的满族“八大碗”、关上老豆腐、清东陵“饹馇宴”等。旗装是满族妇女传统服饰。特点是立领,右大襟,紧腰身,下摆四面开衩。走起路来婀娜飘逸,是官房的又一风景。

摄影:明月

近年来,官房村在保存原有高一丈二尺、厚一米的千米城墙、雄伟壮观的大门楼、古井、古石桥等古建筑遗迹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古建修缮保护工作,建设仿古宅院50个,对村口古门楼进行了修缮,建设了总面积平方米的八旗广场一座,完成投资万元。八旗广场上迎风飘扬的八面旗帜分别是整*、整红、整蓝,整白,以及对应的镶旗,分别是镶*、镶红、镶蓝和镶白旗。两根索伦杆。索伦杆为满族祭天所用。木杆下端镶在汉白玉夹杆石中,上端有一个碗状的锡斗。祭天时,贡物摆上,锡斗内放上碎米和切碎的猪内脏,供神鸦和喜鹊享用。目前,官房村正在与山东嘉隆地产公司合作,推动满族皇家文化特色小镇建设,打造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年,被确定为“河北省历史文化名村”;年被评为“唐山市旅游示范村”;年被评为“河北省美丽乡村建设重点村”;年4月被命名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稿件来源:市文联

责任编辑:宁川颉

总编:洪樱方

新闻—

投稿邮箱:zhkhdd

.


转载请注明:http://www.besttga.com/afhzz/2296.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0029241号-15